疾病食疗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金银花麦门冬蛋】
配方:
金银花10克,麦门冬10克,鲜蘑菇100克,猪肉丝100克,干香菇3朵,鸡蛋3个。
制法:
将金银花、麦门冬切碎,蘑菇切丁,猪肉丝以少许蛋清抓揉,香菇去蒂泡软,切丝,鸡蛋打散放置碗内。将金银花、麦门冬、蘑菇、猪肉丝、香菇、油、盐、味精等放入鸡蛋内拌匀,隔水蒸15分钟,取出撤
功效:
养阴清热,解毒利咽。
用法:
佐餐食用。
【黄精聪耳粥】
配方:
黄精15克,茯苓15克,葛根10克,糯米150克。
制法:
将上四味加水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煮成粥。
功效:
健脾益气,升阳聪耳。
用法:
早晚分食。
【葛根参茶】
配方:
葛根15克,太子参15克,绿茶叶10克。
制法:
将葛根、太子参和绿茶放入茶杯内,开水泡荼。
功效:
益气健脾,升清聪耳。
用法:
代茶频饮。
【红枸杞红花酒】
配方:
枸杞子50克,红花20克,低度白酒300毫升。
制法:
将红花、枸杞子一同浸泡于白酒内,1个月后即可。
功效:
养血活血,通窍聪耳。
用法:
随量饮用。
【胡桃芝麻糊】
配方:
胡桃仁12克,黑芝麻30克,面粉30克
制法:
先将胡桃仁、黑芝麻分别碾碎;另将面粉放在锅内炒熟,最后将胡桃仁、黑芝麻、面粉及白糖下起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
滋阴养血,补肾聪耳。
用法:
每日1次,用时以少量开水冲泡成糊状。
【枸杞蒸鸡】
配方:
枸杞子30克,山茱萸15克,嫩鸡半只(约600克),香肠50克。
制法:
将香肠切片,鸡剁成3厘米见方的鸡块,加入酱油、蚝油、食油、料酒、白糖、生粉、食盐、麻油、胡椒粉拌匀,腌渍15分钟。把枸杞子、山茱萸、香肠片、姜片与鸡块拌匀,放在盆内,加盖进人微波炉,用高功率火转8分钟。取出,翻动一下鸡块,撤少许葱段,再转1分钟即可。
功效:
养阴补肾,通窍聪耳。
用法:
佐餐食用。
【竹茹陈皮粥】
配方:
竹茹10克,陈皮10克,梗米50克。
制法:
陈皮切细丝备用;竹茹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用其汁与粳米一起煮粥,待粥将成时,撤入陈皮丝,稍煮即可。
功效:
清热化痰,和胃除烦。
用法:
早晚分食。
【二陈礞石粥】
配方:
陈皮9克,陈茯苓15克,磺石18克,莲子30克。
制法:
前三味加水煎,去渣取汁,入莲子、红糖煮至烂熟。
功效:
清热泻火,化痰开郁。
用法:
每日1剂,早晚分食。可连用数剂。
【芹菜粥】
配方:
连根芹菜120克,粳米250克。
制法:
芹菜洗净,切碎,与粳米一起加水适量煮粥。
功效:
清肝泻火。
用法:
早晚分食,每日1剂,连用数剂。
【栀子窝头】
配方:
细玉米面500克,黄豆粉150克,白糖200克,桂花酱5克,栀子粉25克。
制法:
将以上五物倒在一起拌匀,加温水适量和成面团,揉匀后,搓成圆条,再揪成50克1个的小面团,制成小窝头,上屉用旺火蒸熟。
功效:
清心泻肝,解毒。
用法:
早晚作主食。
【白术香酥饼】
配方:
白术10克,陈皮10克,鸡蛋2只,面粉300克。
制法:
将白术、陈皮水蒸使软,切成碎末;鸡蛋打至起泡沫,用小苏打、香精、猪油、盐、白糖适量拌和,再与白术末、陈皮末及面粉揉和,捏成油酥面团。将面团摊成薄饼,放在油锅内煎烤15分钟左右,表面成为金黄即成。
功效:
健脾化痰,益气止眩。
用法:
可作早、晚餐主食。
【赤豆茯苓粥】
配方:
茯苓15克,赤小豆18克,粳米60克。
制法:
先把赤小豆、粳米加水适量,如常法煮粥;茯苓研成粉,等粥将成时加入调匀。
功效:
益气健脾,化痰除眩。
用法:
早晚分食,连用数天。
【陈皮薏米粥】
配方:
陈皮9克,薏米30克,竹茹9克,珍珠母20克。
制法:
先把陈皮、竹茹、珍珠母用布包好,加水煎去渣取汁,用药汁与薏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红糖调味。
功效:
健脾化痰,平肝潜阳。
用法:
每天1剂,顿服或分2次服食。可连用1周。
【黄芪洋参丝瓜汤】
配方:
黄芪30克,西洋参片3~4片,丝瓜200克。
制法:
丝瓜切成小块或小片,加入黄芪,西洋参及清水300毫升,煎煮20分钟左右。
功效:
益气养阴,升清降浊。
用法:
喝汤,吃洋参片、丝瓜。
【乌梅桂圆饮】
配方:
乌梅15克,当归10克,山药10克,酸枣仁10克,桂圆肉10克,白糖20克。
制法:
将乌梅、当归、山药、酸枣仁四味加水400毫升,煮沸后改文火煮20分钟,滤去药渣,加入桂圆肉、白糖稍煮即成。
功效:
益气养血,安神定眩。
用法:
每天1剂,分2~3次饮服。
【山药虾仁豆腐】
配方:
山药30克,茯苓20克,嫩豆腐400克,鲜虾仁200克。
制法:
先将鲜虾仁加入生粉、食盐、料酒各适量,腌渍10分钟左右;嫩豆腐切成丁,山药茯苓切成薄片。豆腐置于白色碗内,山药、茯苓铺在豆腐周围,隔水蒸约10分钟,将虾仁、麻油倒在豆腐上面,撤上葱花、姜末,再蒸10分钟即可。
功效:
健脾益气,升阳止眩。
用法:
佐餐食用。
【肝肺汤】
配方:
猪肝、猪肺各1副,陈皮、青盐各125克。
制法:
猪肝、猪肺如常法冲洗干净,加入陈皮、青盐,下锅煮至肝肺熟烂。
功效:
益气养血,滋补肝肾。
用法:
饮汤吃肝、肺。
【首乌大枣粥】
配方:
何首乌50克,粳米90克,大枣4枚。
制法:
将何首乌加水煎汤,去渣取汁,再与粳米、大枣共同煮粥,粥成时调入冰糖。
功效:
养血补肝,健脾益气。
用法:
每天早晚分食。
【白菊花茶】
配方:
白菊花5克,绿茶10克。
制法:
白菊花、茶叶一起放入杯内,开水冲泡。
功效:
清肝泻火,祛风止眩。
用法:
代茶频饮。
【葡萄芹菜汁】
配方:
葡萄、芹菜各适量。
制法:
把葡萄、芹菜洗净,捣烂取汁。
功效:
滋阴养阴,清热平肝。
用法:
以上汁液用温开水送服,每天3次,连用1周。
【天麻钩藤羹】
配方:
天麻9克,钩藤12克,石决明15克,藕粉20克。
制法:
前三味用布包加水适量,煎取汁液,用煮沸的药液冲藕粉,加入白糖调味。
功效:
平肝潜阳,熄风止眩。
用法:
每日1剂,连用4~5日。
【金针苋菜汤】
配方:
金针菜30克,马齿苋30克。
制法:
上二味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
功效:
清热解毒。
用法:
每日2次,随量饮用。
【梅花绿豆粥】
配方:
腊梅花15克,绿豆30克,粳米50克。
制法:
先将腊梅花水煎取汁,绿豆和粳米煮粥,粥将成时,入药汁和匀,再加冰糖调味。
功效:
清热养阴解毒。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用。
【乌梅二豆汤】
配方:
乌梅2个,黑豆15克,绿豆15克。
制法:
上三味共为粗末,用水煎取清汁。
功效:
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用法:
代茶频饮。
【三豆汤】
配方:
红豆、绿豆、黑豆各适量。
制法:
以上三味加水适量煎汤。
功效:
清热解毒。
用法:
代茶频饮。
【竹笋鲫鱼汤】
配方:
鲜竹笋30克,鲫鱼1条(约150克)
制法:
将鲜竹笋洗净切片,鲫鱼去鳞及内脏,同煮汤。
功效:
益气清热透疹。
用法:
每日3次,随量食用。
【银花薏米粥】
配方:
金银花15克,薰米30克,冰糖适量。
制法:
将金银花水煎3次,去渣取汁;薏米加水煮粥,至八成熟时,入药汁共煎至粥成,入冰糖调味。
功效:
疏风清热除湿。
用法:
每日2次,连服3日。
【青果芦根茶】
配方:
青果30克,芦根60克。
制法:
将青果捣碎,芦根切碎,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取汁。
功效:
清热解毒,生津利咽。
用法:
代茶饮用。
【二胡茶】
配方:
胡萝卜100克,胡(羌)荽60克。
制法:
上二味洗净切碎,加水煎取汁液。
功效:
发汗透疹,健脾化湿。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代茶温饮。
【龟甲鸡骨核桃汤】
配方:
龟甲30克,乌鸡胫骨2对,核桃10克,食盐、味精各适量。
制法:
将龟甲、鸡骨打碎,加水适量,文火炖约2小时,再加核桃、食盐继续炖至核桃熟烂,入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
益肾气,填肾精。
用法:
每日1次,常食。
【龙牡山萸粥】
配方:
龙骨30克,牡蛎30克,山茱萸10克,粳米100克。
制法:
将龙骨、牡蛎打碎煮约1小时,再加山茱萸煎半小时,用纱布过滤出药汁,后再如法煎煮提取2次,把3次药汁合在一起,加入粳米,加适量的水煮粥。
功效:
补肾壮骨。
用法:
早晚分食。
【一品山药】
配方:
生山药500克,面粉150克,核桃仁100克,什锦果脯、白糖、猪油、蜂蜜、豆粉适量。
制法:
将生山药洗净去皮蒸熟,加面粉揉成面团,放在盘中,拼成圆饼状,饼上摆核桃仁、什锦果脯,然后放入蒸锅内,置武火上蒸20分钟。将白糖、猪油、豆粉放入另一锅内熬成糖汁,加入蜂蜜,浇在圆饼上。
功效:
补脾益肾。
用法:
可作点心食。
【补虚正气粥】
配方:
炙黄芪60克,人参5克,粳米150克,白糖10克。
制法:
将黄芪、人参切片,用冷开水浸泡半小时,入锅煎沸后改用文火煎成浓汁,取汁后再加冷水如上法煎取二汁去渣,将两次药汁合并,用药汁与粳米一起煮粥,粥成加白糖,稍煮即成。
功效:
益气健脾。
用法:
早晚服用。
【人参核桃饮】
配方:
人参3克,核桃仁3个。
制法:
将人参切片,每个核桃仁分成两块,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将锅置武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熬煮1小时。
功效:
益气健脾温肾。
用法:
【花生冰糖液】
配方:
花生米60克,冰糖20克。
制法:
用水先煎花生米,待熟软加入冰糖继续煮。
功效:
润肺和胃。
用法:
酌量服食。
【黄芪阿胶粥】
配方:
黄芪15克,阿胶10克,粳米30克。
制法:
黄芪水煎取汁,用药汁煮粳米为粥,烊化阿胶,兑入粥中。
功效:
补气养血。
用法:
每日1次,温服。
【川贝雪梨炖猪肺】
配方:
川贝母8克,雪梨1只,猪肺20克,冰糖少许。
制法:
将川贝母洗净,雪梨去皮切成小块,猪肺洗净,挤去泡沫,切成块。以上原料一起放入砂锅,加冰糖、水适量,煮沸后改文火炖3小时。
功效:
养阴润肺止咳。
用法:
饮汤吃梨、猪肺。
【薏米杏仁粥】
配方:
薏苡米15克,杏仁5克。
制法:
将薏米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煮至半熟,放杏仁,继续用文火煮至熟,放入冰糖即可。
功效:
益气健脾,润肺止咳。
用法:
每日2次,作早晚餐食用。适用于恢复期气虚者。
【橄榄核冰糖茶】
配方:
鲜橄榄核2个,冰糖10克。
制法:
将鲜橄榄核打碎,加水适量煎煮,煮至味出,加入冰糖调味。
功效: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用法:
趁热1次顿服。
【川贝杏仁饮】
配方:
川贝母6克,杏仁3克,冰糖少许。
制法:
将杏仁去皮,与川贝母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放入冰糖,改用文火煮30分钟。
功效:
润肺化痰止咳。
用法:
每日临睡前服1次。
【二白饮】
配方:
白萝卜500克,鲜百部50克,饴糖少许。
制法:
将百部与白萝卜共捣绞汁或煎汤,调入适量饴糖,用开水搅匀即可。
功效: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用法:
代茶频饮。
【饴糖萝卜汁】
配方:
白萝卜汁30毫升,饴糖20毫升。
制法:
上二味与适量沸水搅匀即可。
功效:
止咳化痰。
用法:
每日3次,顿服。
【麻黄蒸梨】
配方:
麻黄3克,大梨丑只。
制法:
先把麻黄捣为粗末,生梨挖去梨核,把麻黄放入梨心内,再将梨合严,插上小竹签,然后放入碗内,隔水蒸熟。
功效:
宣肺止咳。
用法:
每日2次,每次1只,去麻黄吃梨饮汁,连用35日。
【秋梨白藕汁】
配方:
秋梨2个,白藕1节。
制法:
将秋梨去皮、核,白藕洗净,两者均切碎,以洁净纱布绞汁。
功效: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用法:
代茶频饮。
【生芦根粥】
配方:
鲜芦根50克,竹茹8克,粳米30克,生姜2片。
制法:
将芦根与竹茹加适量清水同煮,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煮粥,粥将成时加生姜,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
清解肺热。
用法:
早晚分次食用。
【凉拌黄花菜】
配方:
黄花菜30克,海带丝30克。
制法:
先用温水将黄花菜浸泡,洗净后与海带丝同煮熟,沥去水,放凉,加调料拌匀。
功效:
清热消肿散结。
用法:
佐餐服食。
【绿豆黄豆汤】
配方:
绿豆100克,黄豆50克,白糖30克。
制法:
将绿豆、黄豆加水适量,煮至烂熟,加入白糖搅匀。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定痛。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食用,连用5日。
【荸藕茅根茶】
配方:
荸荠、生藕、鲜茅根各等量。
制法:
上三味加适量水同煮,去渣取汁。
功效:
清热凉血,生津止渴。
用法:
代茶饮。
【银花凉茶】
配方:
鲜金银花60克或干品30克。
制法:
将金银花稍加水浸洗后,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沸3分钟,去渣取汤约250毫升。
功效:
清热解毒。
用法:
以上为1日量,作冷饮或凉茶,分2~3次饮服,连用3~5日。
【冰糖炖鸭蛋】
配方:
鸭蛋1个,冰糖15克。
制法:
先将冰糖加开水溶化,待水凉后打入鸭蛋搅匀,蒸熟。
功效:
清热解毒,健脾开胃。
用法:
每日2次,连服1周。
【绿豆白菜汤】
配方:
绿豆100克,白菜心3个。
制法:
先把绿豆加水适量煮沸,煮至将熟时,放入白菜心,再煮20分钟即可。
功效:
清热解毒。
用法:
取汁温热顿服,1日内分2次服完,直至痊愈。
【牛蒡粥】
配方:
牛蒡子20克,粳米60苋,白糖适量。
制法:
将牛蒡子打碎,水煎取汁100毫升,梗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兑入牛蒡子汁,调匀,加白糖调味。
功效:
疏风散热,解毒消肿。
用法:
每日2次,温服。
【赤豆薏米粥】
配方:
赤小豆30克,生薏米30克。
制法:
以上二味加适量水煮至薏米熟烂。
功效:
清热利湿。
用法:
早晚服食。
【李子茶】
配方:
鲜李子150克,绿茶2克,蜂蜜25克。
制法:
将鲜李子剖开后置锅内,加水400毫升,煮沸3分钟,再加茶叶与蜂蜜,沸后起锅取汁。
功效:
清热利湿,柔肝散结。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饮用。
【莲子粉粥】
配方:
莲子粉20克,粳米100克。
制法:
梗米与莲子粉同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煮沸,再用文火熬至粥成。
功效:
益气健脾。
用法:
每日1次,宜常食。
【人参粥】
配方:
人参10克,粳米100克。
制法:
将粳米加水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同时放入人参片,熬煮至粥成。
功效:
补益脾肺。
用法:
早晚分食。
【狗肉炖黑豆】
配方:
狗肉150克,黑豆20克。
制法:
狗肉加水、料酒适量,用武火煮沸,去浮沫,改用文火煨至极烂,调味即可。
功效:
温阳暖肾。
用法:
1日内分食完,15日为1个疗程。
【山萸韭菜饮】
配方:
山茱萸15克,韭菜30克。
制法:
先煮山茱萸20分钟左右,再入韭菜,煮一二沸,取汁去渣。
功效:
温阳补肾。
用法:
代茶频饮。
【麻雀粥】
配方:
麻雀5只,白酒少许,葱白3根,粳米60克。
制法:
先将麻雀用水淹死,洗净后炒熟,放少许白酒,用文火煮5分钟,再加粳米和适量水同煮,待粥将成时,加入葱白,再稍煮即成。
功效:
温补肾气。
用法:
早晚随量食用。
【萝卜饼】
配方:
白萝卜、面粉各250克,精猪肉100克。
制法:
萝卜洗净切成细丝,放入油锅内炒至五成熟时盛起;猪肉剁茸,与萝卜丝加葱花、姜末、精盐调成馅心。面粉加水和匀,分成50克1个的面团,擀成薄片,放上馅心制成夹心小饼,用植物油烙熟。
功效:
理气消食。
用法:
随意食用。
【鸡内金粥】
配方:
鸡内金6个,干橘皮3克,砂仁2克,粳米50克。
制法:
鸡内金、橘皮、砂仁研末备用;粳米加水适量煮粥,粥将成时入药粉,加白糖适量调味。
功效:
消食化滞,理气和胃。
用法:
分次温食。
【二丑消积饼】
配方:
黑丑、白丑各60克,白面粉500克。
制法:
二丑炒香脆,过箩,与面粉调和,入白糖适量,焙制成3克重的饼干。
功效:
消食导滞。
用法:
每次2块,每日3次。
【鳖肉猪肚汤】
配方:
鳖肉250克,猪肚1个。
制法:
以上二味分别洗净,将鳖肉置于猪肚内加水炖烂。
功效:
养阴生津补中。
用法:
食肉喝汤。每日1次,连用7日为1个疗程。
【蜜炙藕梨】
配方:
鲜藕350克,雪梨300克,白糖200克,蜜樱桃、白矾各10克。
制法:
将白矾用2000毫升清水溶化。鲜藕切片,泡入白矾水中;雪梨去皮、核,切成条状,亦泡人白矾水中。锅中倒入白矾水,烧沸后入藕片、梨条煮1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漂洗2次。把藕片置入碗中,两边放雪梨,加白糖,用湿棉纸将碗口封严,上笼蒸3小时取出。蒸碗内原汁滗入锅内收汁。藕、梨翻入盘中,摆上蜜樱桃,淋入收汁。
功效:
健脾胃,益阴血。
用法:
随意服食。
【沙参炖肉】
配方:
北沙参、玉竹、百合、山药各15克,猪瘦肉750克。
制法:
猪肉切块,与上药加水炖熟,加入佐料调味。
功效:
养阴生津,益胃补虚。
用法:
饮汤食百合、山药。
【山药鸡肫】
配方:
鸡肫250克,鲜山药100克,青豆30克,生姜、葱各10克。
制法:
将鸡肫洗净切成薄片,鲜山药煮熟切片,肫片放锅中,加精盐、料酒、胡椒粉拌匀腌渍;另用一碗放入酱油、白糖、味精、鸡汤、湿淀粉兑成滋汁。锅内放入菜油,烧至六成热时,下肫片划散,倒入漏勺沥去油。锅内留底油,下姜末炒香后,入肫片、青豆、山药片翻炒几下,倒入兑好的滋汁勾芡翻匀,撤上葱花,淋上麻油,起锅装盘。
功效:
健脾和胃,消食化积。
用法:
佐餐食用。
【八仙藕粉】
配方:
藕粉200克,白茯苓、炒扁豆、莲肉、川贝母、山药各5克,白蜜20克,人乳250毫升。
制法:
将上述药物和食物研为细末,与藕粉拌匀,服时调入白蜜、人乳。
功效:
益气健脾,消食止泻。
用法:
早晚餐用。
【九仙糕】
配方:
莲子、山药、白茯苓、薏米各5克,炒麦芽、炒白扁豆、芡实各3克,白糖500克,糯米粉1000克。
制法:
莲子用温水泡后去皮、心,与其他药食同放锅内,加水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30分钟,取汁,把糯米粉、白糖、药汁合匀,揉成面团,做成糕,上笼武火蒸30分钟。
功效:
补益脾胃。
用法:
当早餐食。
【益脾饼】
配方:
白术30克,干姜6克,熟枣肉250克,鸡内金15克,面粉适量。
制法:
白术、干姜、鸡内金研粉,加枣肉制成枣泥,再加面粉、清水,合面作薄饼,烙熟。
功效:
健脾益气,消食止泻。
用法:
可作主食。
【车前薏米粥】
配方:
车前子12克(布包),薏米50克。
制法:
将车前子加水煮,去渣取汁,入薏米煮粥。
功效:
清热利湿。
用法:
趁温热服食,连用10日。
【核桃猪肾汤】
配方:
核桃仁50克,猪肾1对。
制法:
将猪肾去筋膜,洗净,切花刀,与核桃仁一起加水炖熟,入食盐调味。
功效:
温肾助阳,固精止遗。
用法:
佐餐食用。
【金樱子煲鲫鱼】
配方:
金樱子30克,鲫鱼250克。
制法:
鲫鱼洗净,与金樱子加清水适量煲汤,用油、盐等调味。
功效:
健脾益气,补肾固精。
用法:
食鱼饮汤。
【山药海蛰汤】
配方:
山药50克,海蜇皮30克。
制法:
以上二味加水适量煎汤。
功效:
健脾益肾,滋阴泻火。
用法:
每日1次服食。
【藕节莲须汤】
配方:
藕节30克,莲须10克。
制法:
以上二物加水适量,煎煮取汁。
功效:
清热泻火。
用法:
饮汤吃藕,每日2次。
【百合芡实汤】
配方:
百合30克,芡实50克。
制法:
百合、芡实加水煮熟,加糖调味。
功效:
养心安神,补肾固精。
用法:
随量服食。
【泽泻粥】
配方:
制法:
泽泻晒干研粉,将粳米先入锅煮至米开花时调入泽泻粉,改文火稍煮片刻即成。
功效:
清泻肾火,健脾利湿。
用法:
早晚服食。
【芹菜汁】
配方:
鲜芹菜250克。
制法:
将芹菜切碎,绞取汁液,加白糖调味。
功效:
清热利湿。
用法:
每次15毫升,每日2次。
【百合莲子汤】
配方:
百合15克,莲子15克,冰糖适量。
制法:
莲子去心,与百合一起加水适量煮至烂熟,入冰糖调味。
功效:
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用法:
随量服食。
【薯蓣粥】
配方:
淮山药100克,白面粉100~150克。
制法:
将山药洗净,去外皮,捣烂,同面粉调入冷水中,煮熬成粥糊,将熟时加葱花、姜末和红糖稍煮即成。
功效:
健脾益气。
用法:
可作主食用,最宜常服。
【麻雀虾仁汤】
配方:
麻雀5只,鲜虾仁50克,姜3片。
制法:
麻雀、虾仁共放炖盅内,加姜片、盐、酱油少许,放开水适量,加盖,隔水炖30分钟,再入白酒、味精少许调味。
功效:
补肾阳,填精髓。
用法:
食肉饮汤,隔3日食用1次。
【红烧狗肉】
配方:
狗肉250克。
制法:
狗肉如常法操作,加适量八角茴香、小茴香、桂皮、陈皮、草果、生姜、盐、酱油等调料同煮,肉烂即可。
功效:
温补肾阳。
用法:
佐餐食用。
【韭菜炒胡桃仁】
配方:
胡桃仁50克,韭菜500克。
制法:
先将胡桃仁用香油炸黄。韭菜切段与胡桃仁同炒,菜熟后调味即成。
功效:
温补肾阳。
用法:
佐餐随量食用。
【苁蓉羊肉粥】
配方:
肉苁蓉10克,精羊肉200克,大米200克。
制法:
将肉苁蓉、精羊肉切细。肉苁蓉加水用砂锅煮,去渣取汁,入羊肉、粳米同煮,待粥将成,加盐、姜末、葱花煮至粥稠。
功效:
温肾助阳。
用法:
每日1次,宜常食。
【陈皮茯苓粥】
配方:
陈皮、茯苓各10克,梗米100克。
制法:
将陈皮、茯苓先加水煮,去渣取汁,与梗米同煮为粥。
功效:
健脾燥湿,化痰祛脂。
用法:
作早晚餐食用。
【莱菔粥】
配方:
莱菔子15克,粳米50克。
制法:
用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放入莱菔子,煮至粥成,用白糖调味。
功效:
下气化痰。
用法:
可作主食,每日1次。
【香附粥】
配方:
香附10克,粳米100克。
制法:
香附加水煮,去渣取汁,用药汁与梗米同煮为粥。
功效:
舒肝解郁。
用法:
可早晚餐食用。
【佛手酒】
配方:
佛手30克,白酒1000毫升。
制法:
将佛手用清水润透发软后,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稍候,下入酒坛内,再加入白酒,封口浸泡,每隔5日,开坛搅拌1次,浸泡20日后,即可开坛,滤去药渣即成。
功效:
舒肝理气。
用法:
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
【茉莉花糖茶】
配方:
茉莉花5克,白糖10克。
制法:
把茉莉花、白糖放入茶杯,用沸水冲泡15~30分钟。
功效:
舒肝解郁。
用法:
口渴即饮,当茶喝。
【木耳鹿角汤】
配方:
白木耳30克,鹿角胶6克,冰糖15克。
制法:
将白木耳用温水泡发洗净,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煎熬,待木耳熟透,加入鹿角胶和冰糖溶化,和匀熬透。
功效:
滋阴养血,填精助孕。
用法:
每日1剂,分次服食。
【东坡羊肉汤】
配方:
羊肉250克,土豆、胡萝卜各45克。
制法:
把羊肉切成小块,土豆、胡萝卜切成菱角形状。炒勺放植物油,旺火烧至油见烟时,放入羊肉块,约炒5分钟,肉变成金黄色时捞出,再把土豆、胡萝卜块放入炒勺内,炸至金黄色时捞出。倒去余油,把炒锅放在微火上,倒入炒好的羊肉块,加入清水,放入酱油、葱、姜、蒜、花椒、八角茴香、料酒、白糖,煨至肉烂,再放入炸过的土豆、胡萝卜块,一起煨5分钟,倒入汤盘即成。
功效:
温肾助阳。
用法:
佐餐食用。
【壮阳狗肉汤】
配方:
狗肉2000克,菟丝子30克,附片13克。
制法:
将狗肉整块下锅,用沸水煮透,捞入凉水内,洗净血水,控干水分,切成长方条。将锅置火上,放入狗肉、姜片热炒,烹入绍酒炝锅,然后倒入大锅内,同时把菟丝子、附片用纱布包好,放入锅内,加清汤、盐、味精、葱白,置武火上烧沸,去浮沫,改用文火炖2小时,待狗肉炖至熟烂,挑出姜、葱白,调味,分装10份即成。
功效:
温肾助阳,益精补虚。
用法:
每日1次,每次1份,晨起空腹食用,冬令尤宜多吃。
【米酒炒海虾】
配方:
鲜海虾400克,米酒250克。
制法:
把海虾洗净去壳,用米酒浸泡10分钟。将菜油烧沸,先入葱花爆锅,加入虾、盐、姜连续翻炒至熟。
功效:
温肾助阳。
用法:
每日1次,每次50~100克。
【虫草炖鸡】
配方:
冬虫夏草10克,母鸡1只(约1350克)。
制法:
将鸡去毛、内脏,入锅中,加水烧沸后去浮沫,放入冬虫夏草,用文火炖至鸡肉烂熟。
功效:
益气温阳,补肾填精。
用法:
吃肉喝汤,每日1次,可用3~4日。
【淡菜炖麻雀】
配方:
淡菜30克,麻雀1只。
制法:
将淡菜洗净,麻雀剖去毛、内脏,与淡菜一同入锅,炖至雀肉烂熟,加食盐调味。
功效:
温肾阳,补肾精。
用法:
1次吃完,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
【二仙烧羊肉】
配方:
仙茅15克,仙灵脾15克,生姜15克,羊肉250克。
制法:
前三味用纱布包好,羊肉切片,共入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烧至羊肉熟烂,除去药包,加食盐、味精调味。
功效:
温肾助阳。
用法:
食肉饮扬,每日1剂。
【甘麦大枣汤】
配方:
小麦50克左右,大枣10克,甘草15克。
制法:
用水煎甘草,去渣取汁,再用药汁与大枣、小麦一起煮粥。
功效:
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用法:
早晚分食。
【清蒸杞甲鱼】
配方:
甲鱼1只,枸杞子15克。
制法:
甲鱼去内脏,用开水烫2~3分钟,去黑衣,洗净,再将枸杞子放入甲鱼腹内,加葱、姜、蒜、盐、糖等调料少许,放锅上清蒸。
功效:
滋补肝肾。
用法:
食肉饮汤。
【百合枣仁汤】
配方:
鲜百合50克,枣仁15克。
制法:
先将百合用清水浸土昼夜,枣仁水煎去渣取汁,加入百合煮熟。
功效:
滋阴清热,宁心安神。
用法:
饮汤吃百合,每日1剂。
【百合地黄粥】
配方:
百合30克,生地15克,枣仁10克,粳米100克。
制法:
前三味加水煎,去渣取药汁,把粳米加入药汁中煮粥。
功效:
滋补肝肾,养心安神。
用法:
每日2次,温热服食。
【枸杞肉丝】
配方:
枸杞子10克,瘦猪肉100克,熟冬笋30克。
制法:
将猪肉、冬笋切丝。锅内放猪油烧热,投入肉丝、笋丝、枸杞爆炒至熟,加食盐、酱油、味精调味。
功效:
滋补肝肾。
用法:
每日1次,佐餐食用。
【银花绿豆粥】
配方:
金银花20克,绿豆50克,粳米100克。
制法:
金银花加水煎取汁,加绿豆、粳米共煮成粥,白糖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除湿止带。
用法:
每日1次,温热服食。
【茯苓车前粥】
配方:
茯苓粉、车前子各30克,粳米60克。
制法:
车前子用纱布包好,水煎半小时,去渣取汁,加粳米煮粥,粥成时加茯苓粉、白糖适量稍煮即可。
功效:
利水渗湿,清热解毒。
用法:
每日空腹服2次。
【马齿苋粥】
配方:
马齿苋30克,粳米60克。
制法:
将马齿苋切成长段,与粳米土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粥。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止带。
用法:
早或晚食用,每日1次。
【白菜绿豆饮。】
配方:
白菜根茎1个,绿豆芽30克。
制法:
将白菜根茎洗净切片,与绿豆芽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将锅置武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熬15分钟,去渣,待凉装入罐中。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止带。
用法:
代茶频饮。
【芡实核桃粥】
配方:
芡实粉30克,核桃肉15克,红枣7枚。
制法:
将核桃肉打碎,红枣去核,芡实粉用凉开水打成糊状,放入滚开水中搅拌,再入核桃肉、红枣,煮成粥,加糖食用。
功效:
益气温肾,止带。
用法:
每日1次,可作点心,连用半个月。
【韭菜粥】
配方:
韭菜50克,粳米50克。
制法:
韭菜切碎,同粳米共入锅中,加水煮至粥成即可。
功效:
补肾壮阳,固精止带。
用法:
每日1次,供早餐服食,连用半个月。
【山药羊肉粥】
配方:
羊肉500克,山药50克,生姜15克,葱30克,胡椒6克,绍酒20克,食盐3克。
制法:
把精羊肉入沸水中氽去血水,将山药清水焖透后切片,与羊肉同煮,投入葱、姜和调料,武火烧沸后去浮沫,再以文火炖至酥烂。羊肉捞出切片,放入碗中,把原汤连山药一同倒入羊肉碗中。
功效:
补脾益肾,温中暖下。
用法:
佐餐食用,每日1次,连服1个月。
【芡实糯米鸡】
配方:
芡实50克,莲子50克,乌骨鸡1只(约500克),糯米100克。
制法:
将乌骨鸡去内脏,洗净,将莲子、芡实、糯米放入鸡腹中,用线缝口,放在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炖烂熟,调味即可。
功效:
健脾补肾,除湿止带。
用法:
分次酌量食用。连服2周。
【白果黄芪乌鸡汤】
配方:
白果30克,黄芪50克,乌鸡1只(约500克),米酒50毫升。
制法:
将乌鸡去内脏、头足,洗净,把白果放入鸡腹中,用线缝口,与黄芪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酒及水适量,用文火炖熟,调味即可。
功效:
健脾益气,固肾止带。
用法:
分次饮汤食肉。
【扁豆山药茶】
配方:
白扁豆、山药各20克。
制法:
将白扁豆炒黄,捣碎,山药切片,二者水煎取汁,加糖令溶。
功效:
健脾益气,化湿止带。
用法:
代茶频饮。
【三味薏米羹】
配方:
薏米、山药、莲子各30克。
制法:
以上三味洗净,加水适量,用文火熬成粥。
功效:
健脾益气,化湿止带。
用法:
早晚食用,连用7日。
【金针炖肉】
配方:
干黄花菜30克,猪瘦肉250克。
制法:
将瘦猪肉切成小块,与黄花菜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炖熟,调味即可。
功效:
宣郁通乳。
用法:
佐餐分3次吃完,5日为1个疗程。
【海带佛手浆】
配方:
豆浆300克,海带60克,佛手10克。
制法:
海带、佛手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再入豆浆煮30分钟。
功效:
行气解郁,散结通乳。
用法:
1次饮服,每日1次,连服5日。
【橘叶青皮猪蹄汤】
配方:
橘叶、青皮笤10克,猪蹄1只。
制法:
先把猪蹄洗净,再与橘叶、青皮加水适量同煮,炖至猪蹄烂熟。
功效:
行气通乳。
用法:
饮汤吃肉,每日数次。
【赤豆酒酿蛋】
配方:
赤小豆50克,糯米甜酒酿250克,鸡蛋4个。
制法:
赤小豆加水煮烂,入甜酒酿,烧沸,打入鸡蛋,待蛋凝固后加红糖调味。
功效:
益气养血,祛瘀通乳。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食。
【归芪鲤鱼汤】
配方:
鲤鱼1条(约500克),当归15克,黄芪50克。
制法:
将当归、黄芪用纱布包后与洗净的鱼同煮。
功效:
补气养血通乳。
用法:
饮汤吃肉。
【鲫鱼通乳汤】
配方:
鲫鱼500克,通草9克,猪前蹄1只。
制法:
鲫鱼洗净,猪蹄洗净。二者与通草一起加水同煎,熟后去通草。
功效:
益气健脾,通经下乳。
用法:
饮汤吃肉,随量食用。
【花生炖猪爪】
配方:
花生米200克,猪脚爪2只。
制法:
将猪脚爪洗净,用刀划白,放入锅内,加花生米、盐、葱、姜、黄酒、清水,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熬至熟烂。
功效:
益气养血通乳。
用法:
随量食用。
【蜂蜜瓜皮煎】
配方:
蜂蜜50克,冬瓜皮15克,香附6克。
制法:
冬瓜皮、香附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兑入蜂蜜。
功效:
理气利水。
用法:
每日1次,连续饮数日。
【清水豆芽】
配方:
黄豆芽适量。
制法:
黄豆芽加水煮3~4小时,取汁。
功效:
健脾宽中,利水消肿。
用法:
不拘时温饮。
【鲤鱼大腹皮汤】
配方:
鲤鱼约500克,白术15克,大腹皮、陈皮各10克,生姜皮3克。
制法:
将鲤鱼洗净,药物用布包好,同放在锅内,加水1000毫升,文火炖至烂熟,去药包,用葱、蒜、无盐酱油调味。
功效:
健脾理气,利水消肿。
用法:
食鱼肉,饮汤,分2次早晚服。连服3~4日。
【砂仁炖鲫鱼】
配方:
鲫鱼1条(约400克),砂仁6克,炙甘草3克(研末)。
制法:
将甘草、砂仁上并放入鱼腹内,用线缚好,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用文火炖至鱼熟烂。
功效:
行气开胃,健脾化湿。
用法:
每日1剂,连服数日。
【川断羊肾粥】
配方:
川断15克,羊肾2对,羊肉250克,粳米50克,薏米20克,调料适量。
制法:
先煮川断、羊肾、羊肉,加入调料,汤成下米和薏米熬成粥。
功效:
健脾利水,温肾安胎。
用法:
晨起作早餐服食。
【补肾鲤鱼汤】
配方:
杜仲、枸杞子各30克,干姜10克,鲤鱼1条(约500克)。
制法:
前三味装入纱布袋内,扎口,鲤鱼洗净,与药共煮1小时,去药袋。
功效:
温阳利水,补肾安胎。
用法:
空腹顿食,连服5日。
【黑鱼冬瓜汤】
配方:
黑鱼1条(约500克),冬瓜500克。
制法:
先将黑鱼洗净,冬瓜切块,同放瓦锅中煮烂,再加少许葱白、大蒜,不加盐。
功效:
温肾安胎,利水消肿。
用法:
吃鱼喝汤。
【黑豆大蒜煮红糖】
配方:
黑豆100克,大蒜、红糖各30克。
制法:
黑豆加水1000毫升,煮沸后,加入大蒜片、红糖,再用文火煮至黑豆熟。
功效:
健脾补肾,利水消肿。
用法:
服法:每日1剂,分2次服食,连服5~7日。
【茯苓粉粥】
配方:
茯苓粉3o克,粳米30克,红枣7个。
制法:
先把粳米加适量水煮几沸,后放入红枣,粥成时再加入茯苓粉搅匀,稍煮即可。
功效:
健脾利水。
用法:
作早餐食用,或不拘时服食。
【赤小豆鲤鱼汤】
配方:
赤小豆100克,鲤鱼250克。
制法:
赤小豆、鲤鱼洗净,同放瓷罐内,加水500毫升,武火隔水炖烂。
功效:
健脾行水。
用法:
每日1剂,7日为1个疗程
【鲤鱼汤】
配方:
鲤鱼1条(约250克),白术、生姜、茯苓各15克,芍药、当归各10克。
制法:
将鲤鱼洗净,与上药一起入锅,加清水1000亳升,煮沸,文火煮1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
填补精血,健脾利水。
用法:
每日1剂,分3次吃,食鱼喝汤,连服数日。
【黄芪三皮饮】
配方:
黄芪、冬瓜皮、茯苓皮各30克,生姜皮10克,大枣5枚。
制法:
上药加水500毫升同煎,煎取药液300毫升,加白糖调昧。
功效:
补气健脾,行水消肿。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参附鸡】
配方:
附片20克,人参6克,鸡肉100克。
制法:
将鸡肉切块,人参切片,与附片一起,隔水蒸1小时,加盐少许。
功效:
温肾固冲,补气摄血。
用法:
佐餐食用。
【归地烧羊肉】
配方:
羊肉500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干姜10克。
制法:
将羊肉切块,放入砂锅内,加当归、生地、干姜、酱油、糖、料酒等,用文火烧至羊肉熟透。
功效:
温肾固冲,调经止血。
用法:
佐餐分次食用。
【氽蛎肉】
配方:
鲜蛎肉250克,肉汤500毫升。
制法:
将肉汤烧沸,氽入蛎肉,煮沸即可,以食盐、味精调味。
功效:
滋阴养血,清热止崩。
用法:
食肉饮汤。
【甲鱼虫草汤】
配方:
甲鱼1只(约500克),冬虫夏草20克,藕节50克。
制法:
将甲鱼去头及内脏,切块,与冬虫夏草、藕节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炖1小时,加入调料。
功效:
滋阴清热,固冲止血。
用法:
饮汤食肉。
【茜草乌龟汤】
配方:
乌龟1只,海螵蛸30克,茜草根20克。
制法:
将乌龟用沸水烫死后,去壳及内脏,洗净,斩成小块,与海螵蛸、茜草根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煮3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凉血,调经止血。
用法:
随量食饮。
【墨鱼炖乌鸡】
配方:
墨鱼250克,甲鱼1只,乌骨鸡1只。
制法:
将墨鱼去骨,甲鱼去关、爪、内脏,用开水烫后去黑衣,乌骨鸡去毛、内脏洗净后一起入锅,加适量水,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炖1小时至烂熟,加食盐调味。
功效:
滋阴养血,化瘀调经。
用法:
佐餐随量食用。
【桂圆莲子粥】
配方:
桂圆肉20克,莲子肉15克,红枣6个,糯米30克。
制法:
红枣去核,与糯米、桂圆肉、莲子肉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熬煮至熟烂,加糖调味。
功效:
健脾益气,养血止血。
用法:
每日1剂,可经常食用。
【乌贼骨炖鸡】
配方:
乌贼骨30克,鸡肉100克。
制法:
将鸡肉切块,乌贼骨打碎如蚕豆大,把鸡肉、乌贼骨装入陶罐内,加水和调味品,文火慢炖2小时。
功效:
健脾益气,养血摄血。
用法:
佐餐食用,食时去乌贼骨。每日1剂,5日为1个疗程。
【参芪乳鸽汤】
配方:
西洋参5克,黄芪15克,乳鸽1只。
制法:
乳鸽去毛及内脏,腹中纳人参片、黄芪,加水适量,隔水蒸1小时,加盐少许调味。
功效:
健脾益气,升阳摄血。
用法:
佐餐服食。
【人参升麻粥】
配方:
人参6克,升麻3克,粳米30克。
制法:
将前二味煎取汁与粳米同煮为粥。
功效:
补气摄血,升阳举陷。
用法:
每日1剂,连服1周。
【黑木耳蒸鸡】
配方:
黑木耳30克,鸡肉200克。
制法:
将黑木耳用清水泡发,洗净,备用;把鸡肉切成小块,加入食盐、酱油、生粉、白糖、味精腌渍20分钟,再加入黑木耳搅匀,文火隔水蒸熟。
功效:
祛瘀止血。
用法:
佐餐随量食用。
【山楂红糖水】
配方:
山楂30克,红糖20克,益母草20克。
制法:
将山楂、益母草,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煮取汁液,加入红糖,再煮至红糖完全溶解。
功效:
活血祛瘀。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三七藕蛋羹】
配方:
鲜藕适量,三七粉5克,鸡蛋1个。
制法:
将藕洗净切碎,用纱布绞取汁液1小杯,加少许水煮沸,把三七粉与鸡蛋调匀,倒入藕汁中成羹,加入盐、猪油调味。
功效:
化瘀止血。
用法:
以上为1次量,每日2次。
【益母草煮蛋】
配方:
益母草60克,鸡蛋2个。
制法:
益母草与鸡蛋同煮至熟,蛋去壳,再煮片刻。
功效:
活血调经。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吃蛋饮汤。
【鲜藕柏叶汁】
配方:
鲜莲藕500克,生侧柏叶100克,蜂蜜15克。
制法:
莲藕连节洗净,绞汁;侧柏叶搅烂榨汁。二汁液混合,加蜂蜜调匀,放入炖盅内,文火隔开水炖5分钟。
功效:
清热凉血,散瘀止血。
用法:
随量饮用。
【荸荠茅根汁】
配方:
荸荠500克,鲜茅根500克。
制法:
荸荠去皮榨汁去渣,鲜茅根洗净,切成小段,绞汁去渣。二汁混合,放入炖盅内,文火隔水炖5分钟。
功效:
清热凉血止血。
用法:
随量饮用。
【芹菜藕片汤】
配方:
鲜芹菜150克,鲜藕150克,食油250克
制法:
将芹菜切段,藕切片。将油入锅烧热,放入芹菜、藕片翻炒片刻,再入水500毫升,煮熟。
功效:
清热凉血,化瘀止血。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饮服。7日为1个疗程。
【大蓟速溶饮】
配方:
鲜大蓟2500克,白糖500克
制法:
将鲜大蓟切碎,中火水煮1小时,去渣取汁,文火浓缩成浸营。待温,加入白糖,吸取药液,冷却晾干,轧粉装瓶。
功效:
清热凉血止血。
用法:
每次10克,滚开水冲开,温服,每日3次。
【马齿荠菜汤】
配方:
荠菜100克,马齿苋100克。
制法:
将荠菜、马齿苋加水适量煎汤,放入盐、醋、芝麻油调味。
功效:
清热凉血止血。
用法:
喝汤食菜。
【苓花红糖饮】
配方:
茯苓50克,红花6克。
制法:
将茯苓、红花放入砂锅,加水同煎,取汁加红糖调味。
功效:
运湿化痰,活血通经。
用法:
温热饮服,每日1次,连用7日。
【薏米扁豆粥】
配方:
薏米30克,炒扁豆15克,山楂15克。
制法:
薏米、扁豆、山楂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煮粥,粥成后加红糖调味。
功效:
健脾化湿,化瘀通经。
用法:
每日1次,连服7日。
【鸡血藤炖肉】
配方:
鸡血藤10克,瘦猪肉150克。
制法:
以上二味加水适量,共炖至肉烂,调味。
功效:
活血调经。
用法:
食肉饮汤,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
【香附桃仁粥】
配方:
桃仁15克,香附30克,粳米50克,红糖30克。
制法:
香附水煎取液;桃仁捣烂加水浸泡,研汁去渣,与粳米、香附煎液、红糖同入砂锅,加水适量,用文火煮成稀薄粥。
功效:
行气活血通经。
用法:
温热食用,每日2次,连服数日。
【月季花汤】
配方:
月季花15克,红糖适量。
制法:
将月季花加水适量,用武火煎沸10分钟,去渣取汁。
功效:
疏肝理气,活血通经。
用法:
随量饮用。
【红枣木瓜猪肝汤】
配方:
红枣20枚,木瓜1个,猪肝50克。
制法:
红枣去核,木瓜去皮、瓤,切成薄片,猪肝剁碎。三物共入锅内,加水用武火煮沸,再以文火炖煮30分钟,加盐调味。
功效:
益气养血,通经活络。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饮服,连用15日。
【归芪墨鱼片】
配方:
生姜丝30克,当归10克,黄芪20克,墨鱼300克。
制法:
当归、黄芪水煎,取药液100毫升,备用,将墨鱼去骨,切片。妙锅放油烧热,将墨鱼片、姜丝放入锅内同炒,加盐少许,用归、芪药液加少量淀粉勾 芡,装盘。
功效:
益气养血,活血通经。
用法:
佐餐食用。
【当归红枣粥】
配方:
当归15克,红枣5枚,粳米50克。
制法:
当归用温水浸泡片刻,加水200毫升,煎取浓汁100毫升,入粳米、红枣,加水300毫升,煮至粥成,加红糖调味。
功效:
益气养血调经。
用法:
早晚空腹温热食服,10日为1个疗程。
【鹿茸炖乌鸡】
配方:
鹿茸10克,乌鸡1只(约1000克)。
制法:
将乌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切成小块,与鹿茸一起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
温补肝肾,填补精血。
用法:
随量食用。
【阿胶粥】
配方:
阿胶30克,粳米50克。
制法:
先将阿胶捣烂炒令黄燥,研末。再取粳米煮粥,粥成后下阿胶末搅匀。
功效:
滋肾益精,养血润燥。
用法:
早晚分食。
【党参杞子炖胎盘】
配方:
党参30克,枸杞子20克,甘草3克,胎盘1/4个,瘦猪肉100克。
制法:
将前三味装入纱布袋,猪肉切块,与洗净的胎盘一起放入锅内,加生姜片、料酒、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去浮沫,改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
补肝肾,益气血。
用法:
随量食用。
【枸杞炖兔肉】
配方:
枸杞子15克,兔肉250克。
制法:
将枸杞子和兔肉入适量水中,文火炖熟,用盐调味。
功效:
滋补肝肾,补气养血。
用法:
饮汤吃肉,每日1次。
【鳖甲炖白鸽】
配方:
鳖甲50克,白鸽1只。
制法:
将白鸽用水憋死,除去毛及内脏,鳖甲洗净捶成碎块,放入白鸽腹内。将白鸽放入碗内,加姜、葱、盐、黄酒、清水,再将碗放入锅内隔水炖至鸽烂熟。
功效:
补益肝肾,调补冲任。
用法:
佐餐食用。
【韭菜炒羊肝】
配方:
韭菜150克,羊肝200克。
制法:
将羊肝切成小片,与韭菜一起于铁锅内急火烹炒,加入食盐、味精调味。
功效:
温补肝肾。
用法:
佐餐食用。每日1次,连食1周为1个疗程。经行前5日开始食用。
【归芪酒】
配方:
当归、黄芪各150克,红枣100克。
制法:
将黄芪、当归切片,与红枣一起置纱布袋内,投入盛酒容器,加酒500毫升,加盖密封7日。
功效:
益气养血,活血调经。
用法:
每次饮10毫升,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行经前5日开始饮服。以上剂量可用3个疗程。
【桃仁墨鱼】
配方:
墨鱼150克,桃仁6克。
制法:
将墨鱼水泡后,去骨、皮后洗净,与桃仁一起放入锅内,加葱、姜、盐、清水,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煮至墨鱼烂熟。
功效:
养血活血,调经。
用法:
佐餐食用,每日1次,经前连用3日。
【黄芪乌鸡】
配方:
黄芪100克,乌骨鸡1只(约1000克)。
制法:
黄芪切段后放入鸡腹内,鸡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后,改用文火,待鸡熟烂,加盐调味。
功效:
益气养血,调经。
用法:
以上为5日量。月经前3日食用。
【椒附炖猪肚】
配方:
猪肚150克,附子2克,川椒2克,粳米30克。
制法:
将附子、川椒研末。猪肚洗净,装入药末、粳米及适量的葱,扎口入锅中,加水适量,微火煮至猪肚烂熟。
功效:
温经散寒止痛。
用法:
佐餐食用。
【姜艾鸡蛋】
配方:
生姜15克,艾叶9克,鸡蛋2个。
制法:
将艾叶切断,生姜拍碎,与鸡蛋一起放入锅中,加水300毫升同煮,蛋去壳,复入原汁中烧煮5分钟。
功效:
温经散寒止痛。
用法:
趁热饮汤吃蛋,每日1次,5日为1个疗程。行经前3日服用。
【姜枣花椒汤】
配方:
干姜、大枣各30克,花椒9克。
制法:
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水适量,煮沸,再放入花椒,改用文火煎汤。
功效:
温阳散寒化湿。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温服,5日为1个疗程。行经前3日饮服。
【红糖姜汤】
配方:
红糖50克,生姜20克,大枣10枚。
制法:
将红糖、大枣加水煎沸20分钟后,放入生姜,再煎5分钟。
功效:
温经养血活血。
用法:
代茶频饮。
【韭菜月季红糖饮】
配方:
鲜韭菜30克,月季花3朵,红糖10克。
制法:
将韭菜和月季花洗净榨汁去渣,加入红糖调味。
功效:
理气活血止痛。
用法:
用黄酒冲服,服后俯卧半小时。
【鲜山楂汁】
配方:
鲜山楂、红糖各适量。
制法:
鲜山楂洗净去核,用干净纱布包好榨取汁液。将红糖入锅内加水熬煮溶化,与山楂汁合在一起拌匀。
功效:
活血化瘀止痛。
用法:
每次15毫升,每日3次。
【黑豆红花饮】
配方:
黑豆30克,红花6克,红糖30克。
制法:
将黑豆、红花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煮沸4分钟后,再用文火煮至黑豆烂熟,去黑豆、红花,加红糖调味即成。
功效:
活血化瘀,缓急止痛。
用法:
每次服2杯,每日2次。
【川芎煮鸡蛋】
配方:
鸡蛋2个,川芎9克。
制法:
鸡蛋、川芎加水适量,一起煮至蛋熟后,鸡蛋去壳,再放回药汤内,用文火煮5分钟,加黄酒适量。
功效:
行气活血。
用法:
吃蛋饮汤,日服1剂,5日为1个疗程,每于行经前3日开始食饮。
【归芪炖母鸡】
配方:
见冻疮。
制法:
见冻疮。
功效:
见冻疮。
用法:
见冻疮。
【八宝芡实粥】
配方:
芡实、薏米、白扁豆、莲肉、山药、红枣、桂圆、百合各6克,梗米150克。
制法:
前八味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再加入粳米,煮熬成粥。
功效:
益气补血。
用法:
早晚食用。
【川贝甲鱼】
配方:
甲鱼1只,川贝母5克,鸡清汤1000克。
制法:
将甲鱼洗净切块放入蒸钵中,入鸡汤、川贝母、料酒、花椒、姜、葱,上笼蒸1小时,调味即成。
功效:
滋阴补肺。
用法:
佐餐食用。
【桂圆参蜜膏】
配方:
党参250克,沙参125克,桂圆120克,蜂蜜适量。
制法:
将以上三味以适量水透发后,加水煎煮,每20分钟取煎液1次,将3次煎液混合,再用文火煎熬浓缔至稠黏如膏时,加蜂蜜至沸停火,冷却备用。
功效:
补元气,滋肾阴,清肺热。
用法:
每次1汤匙,每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
【香附栀子粥】
配方:
香附6克,栀子10克,粳米100克。
制法:
先把香附、栀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用药汁与粳米一起煮粥。
功效:
舒肝理气,清热泻火。
用法:
早晚分食。
【郁金膏】
配方:
郁金250克,虎杖500克,蜂蜜100o克。
制法:
将郁金、虎杖水煎取汁,共2次,加蜂蜜再入锅,用小火煎沸5分钟离火,冷却,装瓶备用。
功效:
舒肝解郁,清热解毒。
用法:
每日2次,每次1匙,饭后开水冲服,2个月为1个疗程。
【陈皮炒肉丝】
配方:
陈橘皮10克,猪瘦肉100克。
制法:
猪肉切丝后加盐、黄酒拌匀,陈皮浸泡至软切丝。锅内油烧至七成热时,下肉丝、陈皮丝一起翻炒几下,再加入少许盐、黄酒炒至香,添水焖烧5~6分钟,放入香葱即成。
功效:
理气化痰。
用法:
佐餐食用。
【梅花粥】
配方:
白梅花5克,粳米100克。
制法:
将粳米加水适量煮粥,将成时,加入白梅花,再略煮几沸即可。
功效:
舒肝理气解郁。
用法:
每日1次,顿食。宜常食。
【海带肉冻】
配方:
海带、猪肉皮等量。
制法:
将海带泡软洗净切细丝,猪肉皮洗净切细小块,共放锅内。加适量水,放入八角茴香等调味品,用文火将海带、猪肉皮煨酥,加适量食盐调味,盛入盘中,晾冷成冻。
功效:
疏肝解郁,软坚化痰。
用法:
佐餐食用。
【当归羊肉羹】
配方:
当归25克,黄芪25克,党参25克,羊肉500克。
制法:
当归、黄芪、党参装入纱布袋内,与羊肉一起放入锅内,加葱、姜、料酒、精盐、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改用文火煨至羊肉软烂,味精调味。
功效:
补气养血。
用法:
吃肉喝汤,每日2次。
【归参炖母鸡】
配方:
母鸡1只(约1250克),当归15克,党参15克。
制法:
把当归、党参、葱、姜、料酒、精盐放入洗净的鸡腹内,入锅加水,小火煨炖至肉熟烂即成。
功效:
益气补血。
用法:
吃肉喝汤,分餐食用。
【桂姜粥】
配方:
桂枝10克,干姜3克,糯米50克。
制法:
功效:温阳散寒,通经活络。
功效:
制法:先把桂枝、干姜加水煎煮,用其汁液与糯米煮粥。
用法:
早晚分次食用。
【附姜煨狗肉】
配方:
熟附片6克,生姜150克(煨熟切片),狗肉150克(切块)。
制法:
先以蒜头及花生油炝锅,放入狗肉微炒,待皮色转黄,再加水适量,以武火烧开后,放入熟附片及煨姜,改用文火煨至狗肉熟烂,加食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
温经散寒通络。
用法:
佐餐食用。
【川芎白芷炖鱼头】
配方:
川芎15克,白芷15克,鳙鱼头1个,生姜、葱、盐、料酒各适量。
制法:
将川芎、白芷分别切片,与洗净的鳙鱼土起放入锅内,加姜、葱、盐、料酒、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炖熟。
功效:
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用法:
佐餐食用,每日1次。
【炒蛇片】
配方:
乌蛇1条。
制法:
将乌蛇去皮、内脏,洗净,切成薄片。烧热锅,放入油,烧至油七成热时,将蛇片倒入锅内翻炒,至蛇片八成熟时,加盐、黄酒、葱段、姜片,继续翻炒至熟透。
功效:
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用法:
佐餐食用。
【葛根煲猪脊骨】
配方:
葛根30克,猪脊骨500克。
制法:
葛根去皮切片,猪脊骨切段,共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煲汤。
功效:
益气养阴,舒筋活络。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用法:
饮汤食肉,常用有效。
【桑枝煲鸡】
配方:
老桑枝60克,母鸡1只(约1000克),食盐少许。
制法:
将鸡洗净,切块,与老桑枝同放锅内,加适量水煲汤,调味。
功效:
补肾精,通经络。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用法:
饮汤食鸡肉。
【天麻炖鱼头】
配方:
天麻10克,鲜鳙鱼头1个,生姜3片。
制法:
将天麻、鳙鱼头、生姜放炖盅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调味即可。
功效:
补益肝肾,祛风通络。适用于颈动脉型颈椎病。
用法:
佐餐食用,隔日1次,可常食。
【花生赤豆枣蒜汤】
配方:
带衣花生米90克,赤小豆、红枣各60克;大蒜30克。
制法:
以上诸物加水共煮汤。
功效:
益气养血,除湿解毒。
用法:
早晚分服。
【金针瓜络蚌肉汤】
配方:
蚌肉30克,金针菜15克,丝瓜络10克。
制法:
以上三物,加水适量煎汤,加盐调味。
功效:
益气养阴,清热通络。
用法:
饮汤吃肉,每日1次,连用10日。
【鱼腥豆带汤】
配方:
绿豆30克,海带20克,鱼腥草15克。
制法:
以上三味加水煎汤,去鱼腥草,加白糖适量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
用法:
饮汤食豆和海带。每日1次,连服7日。
【绿豆百合薏米粥】
配方:
薏米50克,绿豆25克,鲜百合100克。
制法:
将百合掰成瓣,去内膜,绿豆、薏米加水煮至五成熟后加入百合,用文火熬粥,加白糖调味。
功效:
养阴清热,除湿解毒。
用法:
每日1~2次。
【苋菜蕹菜汤】
配方:
马齿苋、生蕹菜各30克。
制法:
上二味加水煎煮,取汁。
功效:
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用法:
饮服,每日1次。
【土茯苓大枣煎】
配方:
大枣、土茯苓各30克。
制法:
以上二味加水煎汤。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
用法:
饮汤,每日2次。
【荷叶粥】
配方:
鲜荷叶20克,粳米200克。
制法:
将荷叶先煮20分钟,去渣后放入粳米煮粥。
功效:
清热泄浊。
用法:
早晚随量服食。
【藕节汤】
配方:
藕节30克。
制法:
藕节加水煎煮取汁。
功效:
清泻肺热,凉血化瘀。
用法:
饮汤,每日2次,可连用7~10日。
【芹菜豆腐】
配方:
芹菜20克,豆腐30克。
制法:
把芹菜洗净切碎,与豆腐共同煮熟,加食盐调味服食。
功效:
清热解毒。
用法:
每日1剂,服食次数视病情而定。
【石榴皮煎剂】
配方:
石榴皮100克。
制法:
石榴皮加适量水,煎煮取汁。
功效:
杀虫止痒。
用法:
趁热用汁液洗患处。每日2次,每剂药可煎3次。
【乌梅膏】
配方:
乌梅1500克。
制法:
将乌梅洗净,去核,水煎,熬成乌梅膏,装瓶备用。
功效:
杀虫止痒。
用法:
每次1汤匙,白糖调味,开水冲服,每日3次,服用天数视病情而定。
【胎盘柏叶胶囊】
配方:
胎盘1个,柏叶60克。
制法:
上二味共焙干,研末,装0.5克空心胶夹内备用。
功效:
补肝肾,调冲任。
用法:
每次服3粒,每日3次。
【大枣甘草汤】
配方:
大枣30克,甘草10克。
制法:
大枣、甘草洗净,加适量水煎煮,去渣取汁。
功效:
益气调中,扶助正气。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饮用。
【当归炖羊肉】
配方:
当归9克,羊肉60克。
制法:
先将当归加水煎煮取汁,再加入切碎的羊肉炖汤,用少许食盐调味服食。
功效:
温阳散寒,调补冲任。
用法:
食肉饮汤,每日1剂,连续服食7~8剂。
【桃仁粥】
配方:
见前列腺增生。
制法:
功效:
用法:
【桂枝杜仲粥】
配方:
桂枝9克,杜仲18克,薏米30克。
制法:
先把前二味加水煎煮取汁,再加薏米煮成稀粥,白糖调味。
功效:
温经通络,除湿化瘀。
用法:
每日1剂,连服10~12剂。
【海带水】
配方:
海带50~100克。
制法:
海带先洗去盐和杂质,再用温开水泡3小时,捞去海带,留水备用。
功效:
清热除湿解毒。
用法:
用温海带水洗患处。
【车前蚕砂薏米粥】
配方:
薏米30克,车前子15克(布包),蚕砂9克(布包)。
制法:
把车前子与蚕砂加水煎取汁液,再用该药汁与薏米一起煮成稀粥,用白糖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化浊利湿。
用法:
每日1剂,连服8~10剂。
【银花丹参饮】
配方:
金银花20克,丹参15克。
制法:
将金银花、丹参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以文火煎熬30分钟,去渣取汁,加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通络。
用法:
早中晚分3次服用。
【槐花粥】
配方:
生槐花30克,粳米60克,红糖适量。
制法:
将生槐花加水煎取汁液约1000毫升,再与粳米、红糖一起煮成粥。
功效:
清热凉血。
用法:
早晚服食,连用7~10日。
【当归佛手柑】
配方:
佛手柑鲜果30克,当归6克,米酒30克。
制法:
以上三物一同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
功效:
舒肝理气,养血活血。
用法:
每日1剂,可连用数日。
【茉莉花糖水】
配方:
茉莉花5克,红糖适量。
制法:
茉莉花与红糖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煮至水沸,去渣。
功效:
理气活血,解郁止痛。
用法:
代茶频饮。
【柴归陈皮蛋】
配方:
柴胡15克,当归9克,陈皮9克,鸡蛋1个。
制法:
以上四味加水适量,一同煮至蛋熟。
功效:
行气活血,健脾和胃。
用法:
吃蛋饮汤,每日1剂,连用7日。
【竹茹桑叶茶】
配方:
竹茹5克,桑叶6克,炒谷芽9克。
制法:
以上三者加水适量,共煎取汁。
功效:
清热除烦,健胃消食。
用法:
代茶频饮,每日1剂。
【马齿苋薏米粥】
配方:
薏米30克,马齿苋30克。
制法:
先将薏米和马齿苋加水煮熟,再加红糖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用法:
每日1剂,连用7日。
【枸杞叶粥】
配方:
枸杞叶30克,粳米50克。
制法:
先把枸杞叶摘洗干净,再与粳米一起加水熬粥。
功效:
清热泻肝。
用法:
随量作早晚餐食用。
【柴胡青叶粥】
配方:
大青叶15克,柴胡15克,粳米30克。
制法:
先把大青叶、柴胡加水1500毫升,煎至约1000毫升时,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入白糖调味。
功效:
清泻肝火。
用法:
早晚分食,每日1剂,可连服数日。
【藕栗炒莴苣】
配方:
火腿50克,鲜藕100克,鲜莴苣100克,鲜栗子100克。
制法:
火腿切片、栗子去壳切片同炒,至半熟时加入切好的藕片,炒至将熟时,加入莴苣。再加调料,炒熟。
功效:
清热益气,化瘀散结。
用法:
佐餐服食。
【海蛰二菜】
配方:
海蛰200克,紫菜15克,芹菜50克。
制法:
海蛰洗净切丝,紫菜撕碎。芹菜切丝用开水焯过,再以凉开水浸渍,捞出控干,一起拌匀,加调料调味。
功效:
清热凉血,化瘀散结。
用法:
佐餐食用。
【兔肉藕片】
配方:
免肉150克(切片),鲜藕200克(切片),红花6克,调料适量,麻油30克。
制法:
先把麻油烧开,浇于红花上,待凉后捞去红花,留油加热,煸炒兔肉,待半熟时加藕片同妙,再加人调料即可。
功效: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用法:
佐餐食用。
【杏仁薏米粥】
配方:
甜杏仁、海藻、昆布各9克,薏米30克。
制法:
先把前三味加水适量煎煮熟烂,再入薏米煮粥食。
功效:
宣肺除湿,化瘀散结。
用法:
每日1剂,连服20~30剂。
【猪肉三瓜片】
配方:
瘦猪肉50克,苦瓜100克,丝瓜100克,黄瓜100克。
制法:
猪肉切片,先入油锅中煸炒至半熟,再依次放苦瓜片、丝瓜片、黄瓜片同炒,并人调料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用法:
佐餐食用,可常食。
【番茄炒藕片】
配方:
鲜藕300克,番茄汁100克。
制法:
先将藕切片,用菜油煸炒,然后加入调料,临熟时加入番茄汁即可。
功效:
清热润肺生津。
用法:
佐餐服食。
【凉拌苋菜】
配方:
鲜苋菜、鲜冬苋菜、鲜马赤苋菜各100克。
制法:
以上三味分别用开水焯八成熟,捞出后浸入冷水中5~10分钟,取出控去水,切段,入调料后拌匀即可。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
用法:
佐餐食用。
【枇杷菊花粥】
配方:
枇杷叶9克,菊花6克,梗米60克。
制法:
枇杷叶、菊花用布包好,加水2000毫升,煎至约1500毫升,再入粳米煮粥服食。
功效:
清泻肺热。
用法:
每月1剂,连服10~15日。
【芪枣包子】
配方:
黄芪300克,大枣300克,面粉300克。
制法:
黄芪加水煎煮20分钟后去渣,入大枣再煮,熟后捞出大枣,去皮核取肉,捣烂为馅做包子,蒸熟即得。
功效:
益气补血。
用法:
可作主食。
【百合桑椹汁】
配方:
百合30克,桑椹30克,大枣12枚,青果9克。
制法:
以上四味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煮取汁液,白糖调味。
功效:
清热润肺,除湿止痒。
用法:
每日1剂,代茶频饮,10日为1个疗程。
【黑豆生地饮】
配方:
黑豆60克,生地12克,黄防风6克,冰糖12克。
制法:
前味加水适量,煮取汁液,再将药汁倒入锅中,加冰糖,边搅边加热,至糖熔化为度。
功效:
健脾清热,养阴解毒。
用法:
每日1剂,空腹服。
【绿豆海带汤】
配方:
绿豆30克,海带30克,鱼腥草15克,薏米30克,冰糖适量。
制法:
将海带切丝,鱼腥草布包,与绿豆、薏米同放锅中煎煮,至海带烂、绿豆开花时取出鱼腥草。食用前用白糖调味。
功效:
清热除湿止痒。
用法:
每日1剂,连用10日。
【茅根绿豆饮】
配方:
鲜茅根30克,绿豆50克,泽泻15克,冰糖20克。
制法:
白茅根切段,与泽泻一起先煮20分钟,捞去药渣,再入绿豆、冰糖,煮至绿豆开花蜕皮后,过滤去渣取汁。
功效:
用法:每日1剂,温饮药汁。
用法:
功效: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莲花粥】
配方:
莲花5朵,糯米100克,冰糖15克。
制法:
先将糯米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冰糖、莲花稍煮即可。
功效:
清热利湿。
用法:
当早餐用。
【土茯苓龟】
配方:
土茯苓30克,乌龟1只。
制法:
乌龟宰杀后,用开水略烫,去掉油脂,再与土茯苓下起炖烂。
功效:
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用法:
喝汤吃肉,每日1剂,连用1周。
【桃仁粥】
配方:
核桃仁50克,粳米80克。
制法:
粳米煮粥,核桃仁去皮捣烂入粥内,文火煮数沸,见粥面有油即可,加红糖调味。
功效:
温阳益气,润燥止痒。
用法:
早晚食用。
【癃闭茶】
配方:
肉桂40克,穿山甲60克,蜂蜜适量。
制法:
将肉桂和穿山甲分别研成细粉和匀,用蜂蜜水冲。
功效:
行瘀散结,通利水道。
用法:
每次3~5克,1日2次,代茶饮。
【知地麻鸭】
配方:
生地30克,知母20克,牛膝20克,麻鸭1只(约1000克)。
制法:
鸭子去毛、内脏、头、足,药物用纱布包好放入鸭腹内,置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炖熟,调味。
功效:
滋阴清热。
用法:
吃鸭肉饮汤。
【枸杞粥】
配方:
鲜枸杞叶60克,粳米60克。
制法:
先将枸杞叶加水煎煮2次,取汁去渣,再加粳米一起煎煮成粥。
功效:
养阴清热,益气和胃。
用法:
早晚食用。
【羊脊骨羹】
配方:
羊脊骨1具,肉苁蓉50克,荜茇10克。
制法:
将羊脊骨槌碎,肉苁蓉洗净切片,与荜茇共煮,去渣取汁,加葱、姜、料酒、盐等调味,勾芡成羹。
功效:
补肾益气。
用法:
早晚分次食用。
【苁蓉羊肉粥】
配方:
肉苁蓉10克,精羊肉60克,粳米60克, 葱白2根,生姜3片。
制法:
分别把羊肉、肉苁蓉洗净,切细。先煎肉苁蓉取汁,去渣,再用肉苁蓉汁与羊肉、粳米一同煎煮,粥成时调味即可。
功效:
温补肾阳。
用法:
空腹服食。
【杜仲猪腰】
配方:
杜仲12克,猪腰1只,葱白3根。
制法:
先把杜仲加水煎成汤汁备用,猪腰去筋膜,切片,加入葱白和适量水,一起煨制,待猪腰熟时,兑入杜仲汁,加食盐调味。
功效:
温肾壮阳,强壮筋骨。
用法:
饮汤吃猪腰。
【黄芪鲤鱼饮】
配方:
生黄芪60克,鲜鲤鱼1尾。
制法:
将鲤鱼去鳞、腮及内脏与黄芪同煮汤。
功效:
益气升阳,利湿通窍。
用法:
饮汤吃鱼肉。
【大枣米粥】
配方:
大枣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
将大枣、粳米加水适量,煮至粥成,加入冰糖,搅拌均匀。
功效:
健脾和胃。
用法:
空腹食用。
【薏米药粥】
配方:
党参10克,薏米120克,黄芪120克,生姜12克,大枣10克。
制法:
将党参、黄芪用布包,大枣以冷水泡透,与薏米一起,置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煎沸,下拍破的生姜,改用文火煨熬,至薏米熟烂即成。去药包。
功效:
健脾益气升阳。
用法:
趁热空腹食粥。
【冬瓜薏米汤】
配方:
冬瓜350克,薏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
将冬瓜切成块,与薏米煎汤,用糖调味。
功效:
清热利湿。
用法:
以汤代茶饮。
【田螺通淋汤】
配方:
田螺250克,鲜益母草125克,车前子125克。
制法:
将田螺去尾尖洗净,车前子布包,加水适量,共煮汤。
功效:
清热利湿,化瘀通淋。
用法:
代茶饮用。
【茅根瘦肉汤】
配方:
鲜茅根150克,猪瘦肉250克。
制法:
将猪肉切成细丝,与茅根一起加水适量煮熟,酌加调料。
功效:
清热利湿通淋。
用法:
分次喝汤吃肉,可常服。
【人参莲肉汤】
配方:
白人参10克,莲子15克,冰糖30克。
制法:
将人参与去心莲子放碗内,加水适量浸泡至透,再加入冰糖,蒸1小时左右。
功效:
益气健脾。
用法:
早晚服食。
【黄芪粥】
配方:
黄芪30克,梗米100克。
制法:
黄芪切成细片,加水1000毫升,煎成750毫升,去渣,入米煮粥。
功效:
益气升提。
用法:
空腹分食。
【黑木耳煲红枣】
配方:
黑木耳15克;红枣20枚。
制法:
将黑木耳、红枣放瓦锅内,加适量水煎汤。
功效:
养血和血止血。
用法:
每日1次,连服数日。
【阿胶糯米粥】
配方:
阿胶30克,糯米100克,红糖50克。
制法:
先煮糯米粥,粥将成时加入阿胶、红糖,边煮边搅,至阿胶融化即可。
功效:
益气养血止血。
用法:
每天1次,连服5天。
【苋菜头煲猪大肠】
配方:
鲜苋菜头100克,猪大肠150克。
制法:
猪大肠洗净、苋菜头,分别切段,加清水适量,煎煮2小时,去苋菜头,加盐少量调味。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用法:
吃大肠饮汤。
【槐花酿大肠】
配方:
猪大肠约30厘米长,槐花20克。
制法:
先洗净猪大肠,将槐花放入猪大肠内,两头用线扎紧,加水适量煮熟,调味即可。
功效:
清热凉血止血。
用法:
食大肠饮汤。
【芹菜粥】
配方:
芹菜连根120克,粳米150克。
制法:
将芹菜洗净,切成长1厘米的段。粳米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入芹菜,改文火煮至粥成,调味即成。
功效:
清热利湿。
用法:
早晚食用。
【苦参鸡蛋】
配方:
苦参6克,鸡蛋2只,红糖60克。
制法:
先将苦参加水400毫升,煎煮约30分钟,去渣取汁,再将鸡蛋、红糖入汤内同煮,至蛋熟。
功效:
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用法:
鸡蛋趁热去壳,连蛋带汤1次服食。每日1次,4日为1个疗程。
【大蒜烧茄子】
配方:
太蒜25克,茄子500克。
制法:
茄子剖成两半,从内向外切成1厘米左有的十字花刀,再切成4厘米×2厘米的长方块。炒锅置旺火上,注入菜油,烧至油冒青烟时离火,油温略降后逐个放入茄子,翻炒两次,再下入蒜瓣、姜末、酱油、食盐、清汤,烧沸后用文火再焖10分钟,翻匀,撤入葱花,加白糖、勾芡,收汁炒匀,加入味精,起锅装盘。
功效:
清热解毒。
用法:
佐餐食用。
【绿豆糯米酿大肠】
配方:
猪大肠适量,绿豆、糯米分别为2:1的量。
制法:
把浸开的绿豆、糯米放入洗净的猪肠内,两端用线扎紧,放瓦锅内,加清水适量,煮2小时左右。
功效:
清热利湿。
用法:
分次佐餐服食。
【黄鳝煨猪肉】
配方:
黄鳝400克,猪瘦肉400克,黄芪15克,大枣10枚。
制法:
将黄鳝去内脏,切成段,猪肉切块,与大枣一起煨制至猪肉烂熟。
功效:
益气健脾补肾古
用法:
饮汤食肉
【升麻乌龟】
配方:
乌龟肉120克,升麻12克。
制法:
乌龟肉切成块,升麻用纱布包好,一同入砂锅,加水适量,以武火煮开,去浮沫,再用文火炖至龟肉熟烂,拣去药袋,调味即可。
功效:
健脾益肾。
用法:
饮汤吃肉。
【益气鲫鱼膳】
配方:
鲫鱼200克,黄芪15克,炒枳壳9克。
制法:
先煎黄芪、枳壳,约半小时后下鲫鱼,煮至鲫鱼熟。加少许生姜、盐调味即可。
功效:
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用法:
饮汤吃鱼肉。
【二麻煨大肠】
配方:
芝麻5克,猪大肠100克,升麻10克。
制法:
猪大肠洗净,把升麻、黑芝麻纳入大肠内,两头用线扎紧,加清水适量煮熟,去升麻、黑芝麻,加调料调味。
功效:
益气升阳,养血通便。
用法:
饮汤吃猪大肠、黑芝麻。
【芪实大肠汤】
配方:
黄芪30克,芡实30克,猪大肠150克。
制法:
将黄芪、芡实、猪大肠一起煲汤,调味食用。
功效:
益气升阳举陷。
用法:
每天1次,连服1周。
【花生红枣汤】
配方:
连衣花生200克,红枣30~50克。
制法:
红枣、花生同放锅中加水适量煮至花生烂熟即可。
功效:
温补脾肾。
用法:
吃红枣、花生,喝汤。
【芪枣羊骨粥】
配方:
羊骨1000克左右,黄芪30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
制法:
先将羊骨打碎与黄芪、大枣入砂锅,加水煎汤,然后取汁代水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细盐、生姜、葱白调味,稍煮即可。
功效:
补肾强筋,健脾益气。
用法:
温热空腹食用,10~15日为1个疗程。
【参杞狗肉】
配方:
狗肉1000克,党参20克,枸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砂仁5克,牛膝15克。
制法:
上物除狗肉外,入砂锅加水煎煮30分钟后,倒出药汁。将狗肉切成小块,加酱油、糖、黄酒、葱、姜、味精等调料,腌渍入味,放入锅中,加药汁及适量清水,煮沸后,文火慢慢煨至狗肉烂熟即可食用。
功效:
益气温阳补血。
用法:
佐餐食用。
【鸡蛋猪腰粥】
配方:
鸡蛋1个,猪腰1只,糯米60克。
制法:
猪腰去筋膜切片,鸡蛋打碎加入调料拌匀,糯米煮粥,将成时加入鸡蛋、猪腰稍煮即可。
功效:
补肾健脾。
用法:
可作早晚餐或点心服食。
【当归生姜羊肉汤】
配方:
当归30克,羊肉500克,生姜30克。
制法:
将羊肉、当归、生姜均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料酒、清水适量,煮至羊肉熟烂,调味即可。
功效:
温阳散寒养血。
用法:
吃羊肉喝汤。
【多子汤】
配方:
枸杞子10克,女贞子15克,桑椹子20克,韭菜子10克,五味子6克,金樱子15克,补骨脂10克,菟丝子10克。
制法:
上物水煎,代茶饮。
功效:
滋养肝肾。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饮服。
【猪肝菠菜粥】
配方:
猪肝、粳米各100克,菠菜150克。
制法:
将猪肝切片,菠菜洗净去根切段,粳米加水熬成薄粥,然后放入猪肝和菠菜,加少许葱花、姜片及盐调味,至猪肝熟即可。
功效:
补肝养血。
用法:
可作早晚餐服食或点心。
【大枣阿胶粥】
配方:
阿胶15克,糯米100克,大枣10枚。
制法:
将阿胶捣碎;大枣去核与糯米煮粥,粥成时入阿胶稍煮,搅令烊化即成。
功效:
养血止血。
用法:
每日早晚餐温服。
【猪血菠菜粥】
配方:
猪血100克,鲜菠菜适量,粳米100克。
制法:
将猪血切成小块放沸水中稍煮,捞出,菠菜放入沸水中,略烫一下,捞出后切细,梗米加水煮粥,待粥成时放入猪血、菠菜,调味即可。
功效:
养血补血。
用法:
作早晚餐服食,可常食。
【神仙鸭】
配方:
鸭1只(约2000克),人参3克,龙眼肉20克,莲子50,克,大枣50枚。
制法:
将鸭子去毛、内脏,剁去脚,洗净沥干。人参切片,莲子用水胀后去表皮、去心,大枣去核,龙眼肉洗净。用盐5克、酱油50毫升、料酒30毫升混匀后搽在鸭表面和腹内。将人参、龙眼、莲子、大枣混合后,填入鸭腹,放在砂锅中,上笼用武火蒸至鸭熟即可。
功效:
补气健脾养血。
用法:
每周1次,佐餐食用。
【补血肝片】
配方:
黄芪30克,当归9克,山楂片9克,猪(羊)肝250克,鸡蛋1个,笋片、黄瓜片各50克。
制法:
将猪(羊)肝去筋切成薄片,加入鸡蛋、淀粉、精盐,上浆,笋片焯水备用。黄芪、当归、山楂加水浓煎至20毫升,加酱油、盐、料酒兑成滋汁备用。炒锅置旺火烧热,加油烧至六七成热时,下肝片滑开至熟,捞出去油。原锅留少许油,把葱姜末煸一下,再加入肝片、笋片、黄瓜片,加入滋汁,颠翻炒匀,勾芡,淋上明油即可。
功效:
补肝养血。
用法:
佐餐食用。
【太子参羊肉羹】
配方:
羊肉500克,太子参30克,何首乌15克,龙眼肉20克。
制法:
羊肉切丁,太子参、龙眼肉、何首乌装入洁净的纱布袋扎紧口,加葱白、姜、绍酒、盐等调料适量,均放入砂锅内,加清水没过料,先用大火烧沸后,去浮沫,以文火煨至羊肉烂熟,捞去药包及葱姜即可。
功效:
益气温中,补肾养血。
用法:
佐餐食用。
【木耳红枣汤】
配方:
黑木耳30克,大枣20枚。
制法:
木耳、红枣泡发洗净,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汤,汤成后加入少许红糖调味。
功效:
补肾养血。
用法:
每日1剂,吃枣喝汤。
【阿胶粥】
配方:
阿胶30克,糯米100克。
制法:
先将糯米煮粥,待粥成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阿胶融化后调入红糖即可。
功效:
养血补血。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用。
【鸡血藤煲鸡蛋】
配方:
鸡血藤60克,鸡蛋2个。
制法:
鸡血藤洗净后与鸡蛋同放锅内,加水300毫升,鸡蛋熟后去壳取蛋,再煎10分钟。
功效:
健脾益气生血。
用法:
吃蛋饮汤,可常食。
【桂圆鹌鹑蛋】
配方:
桂圆肉12克,鹌鹑蛋4个,红糖15克。
制法:
将鹌鹑蛋打碎,和桂圆肉、红糖放置碗中和匀,加水60~100毫升放在饭上蒸熟。
功效:
补血和血。
用法:
每日早晨1次,可常食。
【黄芪鸡汁粥】
配方:
母鸡1只(重1000~15oo克),黄芪15克,粳米100克。
制法:
将母鸡剖洗干净,煎浓鸡汁,将黄芪煎汁,每次以粳米100克加入鸡汁和药汁煮粥。
功效:
益气血,填精髓。
用法:
早晚趁热食用。
【牛蹄筋粥】
配方:
牛蹄筋、花生米各50克;糯米50~100克。
制法:
将牛蹄筋洗净,切成小块,与花生米、糯米,加水适量煮粥,煮至蹄筋及花生熟烂、汤稠即可。
功效:
补气养血。
用法:
食粥吃蹄筋及花生。每日早晚各1次。
【归参炖母鸡】
配方:
当归15克,党参15克,母鸡1只(约1500克)。
制法:
将当归、党参放入鸡腹,置砂锅中,加各种佐料及清水,先用旺火煮沸,再用小火煨炖至鸡肉熟烂即可。
功效:
健脾益气,养血生血。
用法:
食肉喝汤,佐餐食用。
【扶中糕】
配方:
面粉10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党参10克,陈皮5克,龙眼肉20克,山药20克。
制法:
上述除面粉外均研成细粉,与面粉混匀,加适量白糖和水和成发面,上笼屉蒸成糕。也可将蒸好的糕放入烤箱,文火烤干。
功效:
补中益气养血。
用法:
可作点心食用。
【赤豆粥】
配方:
糯米100克,赤豆50克,红枣10枚。
制法:
三物洗净,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
功效:
益气养血。
用法:
每日早晚食用,或作点心服食。
【参枣汤】
配方:
党参15克,大枣10枚。
制法:
上二味水煎2次,去渣合汁。
功效:
健脾益气生血。
用法:
每日2次,吃枣喝汤。
【三鲜蒸饺】
配方:
虾仁100克,韭菜100克,海参10克,鸡蛋100克,面粉适量。
制法:
将诸料制为馅,和面包为饺子,蒸熟即可。
功效:
补肾益阳,养血填精。
用法:
可作主食食用。
【补肾壮阳虾酥】
配方:
大对虾1对,黑芝麻50克。
制法:
对虾取肉为茸,加绍酒调味,置于面包托上,蘸黑芝麻炸成金黄。
功效:
补肾阳,益精血。
用法:
佐餐食用。
【羊髓蜜膏】
配方:
羊髓、白蜜各250克,生甘草50克。
制法:
将新鲜羊胫骨砸断,取出骨髓。先以1000毫升水煮甘草,取汁500毫升,然后加入白蜜及羊髓,煎煮半小时后过滤取汁,文火熬至饴糖状,放入砂罐中贮存备用。
功效:
温肾健脾。
用法:
每日3次,每次2匙,开水冲服。
【羊肾膏】
配方:
羊肾2对,熟地300克,红糖1000克。
制法:
将新鲜羊肾对半切开,去掉筋膜,洗净后切碎,和熟地一同加水适量,文火炖煮1小时后,取出滤液;余渣加水炖煮取汁,同法再取汁1次。共煮取汁3次,合并3次滤液,文火浓缩成胶状,加红糖收膏。
功效:
温阳益气暖肾。
用法:
每日3次,每次2匙,开水冲服。
【胎盘饮】
配方:
鲜胎盘半个,冬虫夏草10~15克,桂圆肉30克。
制法:
将胎盘洗净切块,同二药共入锅中,加水炖熟,调味即可。
功效:
温肾补脾。
用法:
吃胎盘喝汤。
【桑椹米酒】
配方:
鲜桑椹500克,糯米200克,鸡蛋5个。
制法:
将鲜桑椹取紫黑者洗净榨汁,同糯米蒸熟,凉后入酒曲适量,发酵成酒酿。取酒酿100毫升加水30O毫升煮开,鸡蛋打散入内即可。
功效:
滋阴养血。
用法:
作点心或随意食之。
【甲鱼炖山药】
配方:
甲鱼1只(约500克),山药片30克,桂圆肉20克。
制法:
将甲鱼去头尾、爪、内脏,洗净,用开水烫2~3分钟,去背部和裙边上的黑衣,与山药、桂圆肉共入锅中,加水炖熟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养血。
用法:
吃肉喝汤。
【三甲瘦肉汤】
配方:
龟版15克,鳖甲20克,生牡蛎30克,生熟地各15克,杭白芍15克,肉桂3克,瘦肉500克。
制法:
先将龟版、鳖鱼、牡蛎、生熟地、白芍、肉桂用清水漂洗干净,将瘦肉在沸水中氽去血水。将瘦肉切成片,放入砂锅,同时放入龟版、鳖甲等药,加入料酒、食盐、葱段、生姜、味精、白糖等调料,小火炖1小时左右,肉烂即成,食时拣去药渣。
功效:
滋阴养血。
用法:
每周2次,吃肉饮汤。
【补血瘦肉汤】
配方:
生晒参9克,当归10克,生地、熟地各15克,红枣20枚,瘦猪肉60克。
制法:
瘦肉放入沸水内,去浮沫,加入生晒参、当归、红枣、生地、熟地、料酒、八角茴香,用小火煮1~2小时,食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
养阴补肾。
用法:
每日1剂,饮汤食肉。
【二冬甲鱼汤】
配方:
甲鱼1只,天冬、麦冬各15克,枸杞子5克,生地I5克,火腿50克。
制法:
甲鱼洗净,放入锅中先煮20分钟,取出,剔去上壳和腹甲,切成3厘米段,与调料及诸药同煮,待甲鱼熟透即可。
功效:
滋补肝肾。
用法:
饮汤食甲鱼肉。
【汽锅乌鸡】
配方:
乌骨鸡1只,冬虫夏草10克,黄精5克,熟地5克,党参10克,玉兰片、冬菇、绍酒、盐等适量。
制法:
乌骨鸡洗净切块,与上述原料均放入蒸锅内,加少许清汤,蒸2~3小时,即可食用。
功效:
滋养肝肾,宁络止血。
用法:
佐餐食用。
【强力烘蛋糕】
配方:
鸡蛋10个,党参30克,黄芪30克,桂圆肉30克,精盐40克,湿淀粉300克,清水40克,熟猪油500克。
制法:
将党参、黄芪、桂圆肉烘干研成粉末。鸡蛋打入大盆内,加精盐、味精、胡椒粉、湿淀粉、中药末、清水,用竹筷调成较清的蛋糊状备用。锅置文火上,入熟猪油50克,再将蛋糊倒人锅内,不断搅动,待蛋凝时,随即将蛋翻一面,划成长3.5厘米、宽2.5厘米的条方。最后将准备好的七成热的猪油倒入锅内,用文火翻烘。待起泡,捞起盛入圆盘中即成。
功效:
补气养血。
用法:
作点心,随意食用。
【鸡血汤】
配方:
鸡血50克。
制法:
鸡血蒸熟切丝,做成酸辣汤。
功效:
开胃补血。
用法:
佐餐食用或作点心食用。
【健脾补血包子】
配方:
山药100克,茯苓20克,白扁豆25克,白术15克,猪肉
制法:
白术煎取汁和面粉,研细的茯苓粉、白扁豆粉一起和面发酵,再揉人蒸捣烂的山药做包子皮,以猪肉、木耳、菠菜做馅,包成包子蒸熟即可。
功效:
健脾益气,补血养血。
用法:
可作点心或主食食用。
【鱼鳔胶珠】
配方:
黄鱼鳔若干。
制法:
将黄鱼的白脬,炒炼成胶,再焙黄如珠。
功效:
益气摄血。
用法:
每次烊(开水浸泡)服5克,每日2次。
【归芪蒸鸡】
配方:
当归20克,炙黄芪100克,子母鸡1只。
制法:
将子母鸡洗净,用开水氽去血水,凉水冲洗干净,将黄芪、当归装入鸡腹中,放入盆中,加葱、姜及各种调料、清汤,盖好盆盖,上笼蒸2小时后取出即可。
功效:
益气健脾摄血。
用法:
佐餐食用。
【首乌酒】
配方:
制首乌150克,生地黄150克,白酒1000毫升。不宜多饮。
制法:
首乌洗净闷软,切成1厘米见方的块,生也黄切成薄片,待晾干水气同放入酒坛中,将白酒缓缓注入坛内,搅匀后封闭浸泡。每隔3日搅1次,10~15日之后即可开坛滤去药渣饮用。
功效:
补肝肾,益精血。
用法:
每日早晚各饮1次,每次10~20毫升。不宜多饮。
【红杞乌参鸽蛋】
配方:
枸杞子15克,乌参2只,鸽蛋12个,食盐5克,绍酒30克,胡椒面3克,酱油15克,花生油500克,猪油、鸡汤、普通汤、生姜、葱、淀粉各适量。
制法:
海参用凉水泡胀后,将内壁膜抠干净,用普通汤焯两遍,洗净,用刀尖在腹壁切成菱形花刀,注意不要切透。鸽蛋加冷水文火煮熟,捞出放入凉水内,去壳备用。在烧热的炒锅内注入花生油,将鸽蛋滚满干淀粉,放入油锅中炸成金黄色,待用。炒锅烧热注入猪油50克,待油温八成热时下葱、姜煸炒,随后倒入鸡汤,煮2~3分钟去葱、姜,再加入酱油、绍酒、胡椒面和海参,烧沸后去浮沫,移文火上煨40分钟,加人鸽蛋、枸杞子,再煨10分钟,
功效:
补肾益精。
用法:
佐餐食用。
【龙马童子鸡】
配方:
海马1只(约25克),仔公鸡1只,虾仁50克。
制法:
将仔公鸡洗净用沸水焯去血水,剁成小块分装在七个碗内(每碗约125克),海马、虾仁温水洗净,浸泡10分钟,分七份放在鸡肉上。加少量葱段、姜块、料酒、盐,清汤适量,上笼蒸熟。鸡出笼后,拣去葱段、姜块,把鸡扣入碗中,原汤倒在勺内,烧开去浮沫,用味精、盐调味,豆粉芡收汁,浇在鸡面上即成。
功效:
补肾壮阳。
用法:
佐餐食用。
【香炸山药圆】
配方:
鲜山药700克,黑芝麻50克,糯米粉250克,鸡蛋2个,干豆粉30克,白糖300克,菜油1000克。
制法:
将鸡蛋打散,加干豆粉,调成稀蛋糊,黑芝麻洗净待用。山药上笼用武火蒸熟后剥去皮,晾凉,捣成泥状,放在碗内,加白糖、糯米粉拌匀,做成一个个直径约3厘米大的圆子,粘上蛋糊,滚上芝麻。将锅置火上,倾入菜油,待油温烧至八成热时下入山药圆,炸至浮起,沥去油,装盘。
功效:
补益肝肾。
用法:
佐餐食用。
【地黄甜鸡】
配方:
生地黄250克,母鸡1只,饴糖150克,桂圆肉30克,大枣5枚。
制法:
将母鸡由背部颈骨至尾部剖开,去内脏、爪、翅尖,洗净,入沸水锅内略焯片刻,捞出待用。将生地切成约0.5厘米见方的颗粒,桂圆肉撕碎,与生地混合均匀,再用饴糖调拌后塞入鸡腹内,将鸡腹部向下置于钵子中,大枣去核放在钵子内,灌入米汤,封口后上笼旺火蒸2~3小时,待其熟烂取出,加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
益气养血,养阴益肾。
用法:
佐餐食用。
【炒胡萝卜酱】
配方:
胡萝卜100克,瘦猪肉300克,豆腐干1块,海米10个。
制法:
将胡萝卜切成小丁,用熟猪油炸透。猪肉和豆腐干分别切丁,海米泡透,备用。将锅用武火加热,倒入熟猪油,放入肉丁炒,炒至肉丁内的水分已尽,颜色变浅时,放人葱末、姜末和黄酱,不断翻妙,待炒到肉中有酱味时,加人料酒、味精和酱油,稍炒后加入胡萝卜、豆腐干和海米,再妙后淋上香油,炒匀即可。
功效:
补气养血。
用法:
佐餐食用。
【猪蹄汤】
配方:
猪蹄筋100克,灵芝、黄精、黄芪、鸡血于各15克。
制法:
将猪蹄筋与灵芝、黄精、黄芪、鸡血丁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炖煮1~2小时,即可。
功效:
益气养血。
用法:
每日2次,每次200毫升,吃蹄筋喝汤。
【茯苓羊肉包子】
配方:
茯苓30克,面粉1000克,鲜羊肉500克。
制法:
先取茯苓煎煮3次,每次加水适量,沸后1小时取药汁。3次药液合并加人面粉,常法发面。将羊肉剁成肉末,与其他佐料拌成肉馅。待面发好后,做成包子,蒸熟。
功效:
温补脾肾。
用法:
可作主食或作早晚餐食用。
【雀儿药粥】
配方:
麻雀5只,枸杞子20克,大枣15克,粳米60克。
制法:
将麻雀去毛、内脏及头足切碎,与枸杞子、大枣、粳米一同煎煮,待粥将成时,加入姜、葱、盐,再沸即可。
功效:
补肾温阳益精。
用法:
可作早晚餐食用。
【茯苓牡蛎饼】
配方:
茯苓细粉、米粉、羊骨细粉、生牡蛎细粉、白糖各等份。
制法:
取以上诸粉,加水适量,调和成软面,擀成薄片,加适量油、盐,做成小饼,烙熟即成。
功效:
补脾肾,壮筋骨。
用法:
可作点心服食。
【桑椹杞子米饭】
配方:
桑椹30克,枸杞子30克,梗米80克,白糖20克。
制法:
取桑椹、枸杞子、粳米加水适量并放入白糖,文火煎煮焖成米饭。
功效:
滋阴补肾。
用法:
作主食食用。
【法制黑豆】
配方:
黑豆500克,山茱萸、茯苓、当归、桑椹、熟地、补骨脂、菟丝子、旱莲草、五味子、枸杞子、地骨皮、黑芝麻各10克,食盐1O0克。
制法:
将黑豆用温水浸泡30分钟,备用。再将其他12味药装入纱布袋内,扎紧,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取出药液,如此煎煮4次,将药液合在一起。取药液、黑豆、食盐,至豆熟液涸,取出曝晒至干,装入罐内或瓶内备用。
功效:
补肾养肝,强筋壮骨。
用法:
每日取适量嚼服。
【青果白金膏】
配方:
鲜青果500克,郁金250克,明矾粉100克,白僵蚕100克,蜂蜜适量。
制法:
将青果打碎,白僵蚕研末。先将青果与郁金放砂锅内,加水1000毫升,煮1小时后滤出药汁,再加水500毫升,煎如前。将两次药汁混合,文火浓缩至500毫升,加明矾粉、僵蚕粉及蜂蜜收膏。
功效:
熄风解痉,化痰开结。
用法:
每日早晚各服10毫升,开水送下。
【人参薤白粥】
配方:
人参10克,薤白12克,鸡蛋(去黄)1个,小米50克。
制法:
先将人参打碎,加水用文火煎汤,然后加入小米煮粥,粥将成时下鸡蛋清及薤白,煮熟即可。
功效:
益气和中,豁痰通阳。
用法:
可作早晚餐服食。
【薏豆萝卜粥】
配方:
薏米3o克,白扁豆30克,鲜山药30克,白萝卜60克,粳米60克。
制法:
鲜山药去皮切块,白萝卜切块,薏米、白扁豆、粳米、加清水适量煮粥,10分钟后加入山药、白萝卜,熬至粥稠。
功效:
健脾祛湿。
用法:
每日1剂,连服7~10日。
【天麻炖猪脑】
配方:
天麻10克,猪脑1个。
制法:
天麻、猪脑共放在瓦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即成。
功效:
祛风开窍,滋养通脉。
用法:
上述为1次量,每日或隔日1次。
【杞菊饮】
配方:
枸杞子30克,菊花10克。
制法:
将二药煎水代茶饮。
功效:
滋阴补肾,疏风清肝。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枸杞羊肾粥】
配方:
枸杞子30克,羊肾1个,羊肉50克,粳米50克。
制法:
将羊肾、羊肉切片与枸杞子放人锅中加入清水适量及葱、五香粉等佐料,先煮20分钟,再下米熬成粥。
功效:
补肾通脉。
用法:
可作早餐服食。
【龟血炖冰糖】
配方:
乌龟3只(每只250克左右),冰糖适量。
制法:
取乌龟血放碗中,加清水及冰糖适量,放入锅中隔水炖熟食。
功效:
滋阴养血,通脉。
用法:
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杜仲牛膝猪脊骨汤】
配方:
杜仲30克,怀牛膝15克,猪脊骨500克,红枣4个。
制法:
将杜仲、怀牛膝、红枣(去核)洗净,猪脊骨斩碎,用开水氽去血水,然后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3小时,调味即成。
功效:
补肾强筋健骨。
用法:
上汤随量饮用。
【黄芪猪肉羹】
配方:
黄芪30克,大枣10枚,当归10克,枸杞子10克,猪瘦肉100克。
制法:
猪瘦肉切片,与黄芪、当归、枸杞、大枣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炖汤,汤成拣去黄芪、当归,调味即可。
功效:
滋补肝肾,益气起痿。
用法:
食肉喝汤,并吃枸杞与大枣。每日1剂,可连用1~2个月。
【地龙桃花饼】
配方:
黄芪100克,干地龙(酒浸)30克,红花、赤芍各20克,当归50克,川芎10克,桃仁(去皮尖、略炒)15克,玉米面400克,小麦面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
将黄芪、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浓煎取汁,将地龙烘干研粉,与白糖、玉米面、小麦面混匀并以药汁调和成面团,分制为20个小饼,将桃仁匀布饼上,入笼蒸熟(或用烤箱烤熟)即可。
功效:
益气活血,通络起痿。
用法:
每日2次,每次食饼1~2个。
【芪蛇汤】
配方:
净蛇200克,黄芪50克。
制法:
上二味加水及调料煲汤。
功效:
益气活络。
用法:
佐餐食用。食肉饮汤。
【桃仁参茶】
配方:
明党参15克,桃仁15克,茶叶15克。
制法:
上三味研细末备用。
功效:
益气活血化瘀。
用法:
每服3克,沸水冲服。
【归参鳝鱼汤】
配方:
党参15克,当归15克,鳝鱼500克。
制法:
将中药放入药袋中扎口,鳝鱼洗净切段,放入料酒、酱油、葱、姜等,与药袋同煮开,去浮沫,改用小火炖1小时,捞出药袋,加入味精、香油等调料。
功效:
益气活血通络。
用法:
1~2日1剂,可连用半月,吃鱼饮汤。
【黄芪川芎兔肉汤】
配方:
兔肉250克,黄芪60克,川芎10克,生姜4片。
制法:
兔肉切块,去油脂,用开水汆去血水,然后与黄芪、川芎、生姜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成。
功效:
补气活血通络。
用法:
每日或2日1剂,随量饮汤食肉。
【党参牛肉汤】
配方:
党参100克,五花牛肉500克。
制法:
将党参用纱布袋装好扎紧,牛肉切块,同时放入锅中,加入姜、葱、料酒及适量水,大火烧沸,去浮沫,改小火炖3小时,至牛肉熟烂,取出党参,调味即成。
功效:
补中益气。
用法:
可佐餐,也可单独食肉喝汤。
【参苓山药汤圆】
配方:
人参、茯苓、山药各10克,豆沙泥30克,干糯米粉、白糖、熟猪油各适量。
制法:
将人参、茯苓、山药蒸熟,捣成泥,与豆沙泥、白糖、熟猪油共同拌匀,搓成拇指头大的丸子,备用。将干糯米粉放在盘中,然后放上参苓山药豆沙丸子,将盘于左右摆动,让丸子均匀粘上糯米粉,这时再将粘有糯米粉的丸子逐个蘸水,再放进盘中滚动,使其再粘上干糯米粉,如此反复操作三四次,便成为汤圆。将汤圆在沸水中煮熟,即可食用。
功效:
补脾健胃,益气补肾。
用法:
可作早晚餐或作点心服食。
【山药茯苓包子】
配方:
山药粉、茯苓粉各50克,面粉200克,白糖300克。
制法:
山药粉、茯苓粉放在大碗中,加水适量,浸泡成糊,蒸半小时后成糕状。调面粉,常法发面。以白糖、猪油、青红丝少许与山药茯苓糕合成馅,包成包子,蒸熟即可。
功效:
健脾补气。
用法:
可作正餐食用。
【淮山药泥】
配方:
淮山药200克,豆沙150克,京糕100克,水豆粉50克,白糖150克,猪油100克。
制法:
将淮山药粉碎成细末,加入白糖50克,加少许水,搅成细泥,放碗内,京糕加工成细泥,另放碗内,加白糖25克,拌匀,豆沙另碗内,然后将3个碗均上笼蒸熟透后,取出待用。将炒锅烧热,倒入猪油,依次炒京糕泥和豆沙,分别盛在淮山药的两边。将炒勺置武火上,加清水少许,白糖75克,烧沸去沫,用水豆粉勾芡,浇在三泥上面即成。
功效:
健脾和胃。
用法:
可作早晚餐或点心服食。
【藕丝羹】
配方:
嫩鲜藕500克,鸡蛋3个,京糕160克,蜜枣100克,青梅100克,白糖200克。
制法:
将嫩鲜藕洗净,削去外皮,切成约5厘米长的细丝,放人开水锅内氽一下,捞出。京糕、蜜枣、青梅等均切成与藕同样的细丝。将3个鸡蛋清放入碗内,加入相当蛋清一半的水,用筷子打匀放在大盘内。置放笼里用武火蒸5分钟,即成白色固体蛋羹。然后将各种丝分为5份摆在蛋羹上,两端为藕丝,中间为京糕、蜜枣、青梅丝。锅内倒入200克水,放入白糖,烧开后,用湿淀粉勾成白色甜汁,淋至菜上即可。
功效:
健脾开胃。
用法:
可佐餐食用。
【莲子猪肚】
配方:
猪肚1个,水发莲子40枚。
制法:
将猪肚洗净,装入水发莲子(去心),用线扎紧肚口,放人锅内,加水适量,炖熟,捞出晾凉,再将猪肚切成细丝,与莲子一起放入盘内。用香油、精盐、葱、生姜、太蒜等调料与猪肚丝、莲子拌匀即可食用。
功效:
健脾益胃,补虚益气。
用法:
可单食,亦可佐餐食用。
【蜜枣扒山药】
配方:
山药1000克,蜜枣150克,罐头樱桃10粒,猪网油1张(碗口大),猪油15克,白糖200克,糖桂花适量。
制法:
将山药煮熟去皮,蜜枣用温水洗净,切成两半,去核。猪网油洗净,晾干水分。樱桃去核备用。扣碗内抹上猪油,将网油平垫碗底,放入樱桃,将蜜枣围在樱桃周围。把山药切成3~4厘米长段,顺长剖为4片,码在蜜枣上。码一层山药,撤一层白糖,依次将山药码完。稍淋些猪油,最上层加入糖桂花,上笼蒸熟。上菜时,将扣碗取出,扣入盘内,去网油。同时给锅内倒入清水,放入白糖溶化,用湿淀粉勾成稀芡,淋于山药上即成。
功效:
补益脾胃,补肾养心。
用法:
佐餐食用。
【牛肉冻胶】
配方:
牛肉1000克,黄酒250克。
制法:
将牛肉切成小块,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去浮沫,每小时取肉汁1次,加水再煎,前后共取肉汁4次,合并肉汁,以小火继续煎熬,煮至肉汁稠黏时,加入黄酒,再熬至稠黏时停火,将黏稠液倒入盆内,冷藏备用。
功效:
益气健脾。
用法:
每日3次,每次取牛肉胶冻3汤匙。
【砂锅牛尾】
配方:
带皮牛尾1000克,净母鸡肉300克,干贝10克,熟火腿30克,鸡汤1500克,猪油30克。
制法:
将牛尾用火燎去小毛,刷洗干净,剁成段。火腿肉切成片,干贝去掉筋洗净,把母鸡肉放在水中浸透。锅内放猪油烧热,倒入花椒、葱10克,姜5克(拍松),煸出香味,将牛尾段倒入锅内,用大火煸出血水后,放人料酒,继续煸炒,待牛尾段完全断生,将锅离火取出牛尾段,用水洗净,控干水分。将砂锅置火上,倒入鸡汤,加入葱5克,姜10克,料酒、盐,再将牛尾段、火腿片、干贝和母鸡肉放人锅内,煮开后去浮沫,用文火炖4小时(中间加
功效:
补肾壮阳。
用法:
佐餐食用。
【淫羊藿酒】
配方:
淫羊藿3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
将淫羊藿放人白酒中,密封,浸泡7日。
功效:
益气温阳。
用法:
每日早晚空腹饮用,每次15毫升左右,可连服至血压升到正常或自觉症状消失以后,再续服1个月以巩固疗效。
【复元汤】
配方:
淮山药50克,肉苁蓉20克,菟丝子10克,核桃仁2个,羊瘦肉500克,羊脊骨1具,粳米
制法:
将羊脊剁成数节,羊瘦肉氽去血水切成块,将淮山药、肉苁蓉、菟丝子、核桃仁用纱布袋装好扎口,生姜、葱白拍破。将以上诸物和粳米同时放入砂锅内注清水适量,武火烧沸,去浮沫,再放入花椒、八角茴香、料酒,移文火继续煮,炖至肉烂为止。加胡椒粉、食盐等调味即成。
功效:
温补肾阳。
用法:
每日2次,食肉喝汤。
【双鞭壮阳汤】
配方:
枸杞子、菟丝子、狗鞭各10克,肉苁蓉6克,牛鞭、牛肉各100克,母鸡肉50克。
制法:
将牛鞭加水发胀,去表皮,剖成两半,去尿道,用清水洗净,再用冷水漂30分钟;将狗鞭用油砂炒酥,用温水浸泡约30分钟,刷洗洁净;将羊肉洗净后,再放人沸水锅内氽去血水,捞入凉水内漂洗干净。将牛鞭、狗鞭和羊肉放入锅内加清水烧开,撇去浮沫,放入花椒、老生姜、料酒和母鸡肉,再烧沸,改用文火煨炖至六成熟时,去除汤中的花椒和老生姜,再置火上,将菟丝子、肉苁蓉、枸杞子用纱布袋子装好扎口,放入汤内,继续煨炖,至牛鞭、
功效:
补肾壮阳,益精补髓。
用法:
可佐餐食用亦可单食,饮汤。
【鹿茸蛋】
配方:
鹿茸粉0.3克,鸡蛋1个。
制法:
将鹿茸粉放入鸡蛋内,蒸熟食之。
功效:
补肾益精。
用法:
每日晨起服鹿茸蛋1个,连服15~20天。
【红烧牛鞭】
配方:
牛鞭1000克,鸡汤500克,葱段60克,姜30克,蒜瓣12克,花椒油15克,熟猪油75克。
制法:
将牛鞭剪开外皮,在开水锅内烫一下,捞出,撕去外皮再洗净。锅内放人2500克清水,加入葱20克、姜10克(拍松)及花椒少许,将牛鞭放入锅内煮至用手能掐动,捞出破开,除去尿道,切成3厘米的段。将锅置火上,放入猪油烧热,倒入剩下的葱、姜、和蒜瓣,煸炒出香味,放人料酒、酱油,鸡汤、精盐、味精、白糖等,将汤调成浅红色,把牛鞭段放入汤内,用小火煨至汤将干时,拣出葱姜,用湿淀粉勾芡,淋上花椒油,即可。
功效:
补肾壮阳,益精补髓。
用法:
佐餐食用。
【银耳氽鸡片】
配方:
水发银耳30克,生鸡脯肉120克,鸡蛋2个,鸡汤1000克。
制法:
将水发银耳洗净分成小块待用。鸡胸脯肉切成柳叶形薄片,放入凉水内泡一下捞出,用鸡蛋清上浆。将鸡汤入锅烧开,加入料酒,调好味。下银耳,煮沸10分钟,把鸡片逐片下锅,加水淀粉勾成稀流芡后,随即倒入汤碗内,即可。
功效:
补虚滋阴。
用法:
佐餐食用。
【白鸭茯麦冬瓜汤】
配方:
白鸭1只,茯神、麦冬各20克,冬瓜50o克。
制法:
取白鸭宰杀;去毛及内脏,放进茯神、麦冬(用纱布包),给足水量,先煮一段时间,然后添放冬瓜,直至鸭肉熟透,冬瓜烂熟为止,最后加入少量调料。
功效:
清热宁心,滋阴安神。
用法:
吃鸭肉和冬瓜,喝汤汁,分2~3次食完。
【冰糖桂花莲子】
配方:
去心莲子150克,银耳25克,冰糖200克,桂花卤少许。
制法:
将莲子用水浸泡,胀发后用温水洗净,放碗内加开水,以漫过莲子为宜,上笼蒸50分钟左右,取出待用。银耳用温水泡软胀发后,摘去黄根,掰成小瓣,放碗内上笼蒸熟待用。将锅置于火上,倒入清水1500克,放入冰糖、桂花卤烧开,撇净浮沫,再放入银耳略烫一下,捞在大汤碗内。然后将蒸熟莲子捞入碗内,将锅内的冰糖汁浇在汤碗内即成。
功效:
滋阴养血,补脾安神。
用法:
可佐餐食用。
【远志莲粉粥】
配方:
远志30克,莲子15克,粳米50克。
制法:
将远志浸泡去心皮,与莲子研为细粉。粳米加适量水煮至粥将成时,放入远志和莲子粉,稍煮片刻即成。
功效:
补中益心。
用法:
可作点心或随意食之。
【糖渍龙眼】
配方:
鲜龙眼500克;白糖50克。
制法:
将鲜龙眼去皮和核,放入碗内,加白糖,反复上笼蒸晾3次,至色泽变黑,再拌白糖少许,贮瓶备用。
功效:
养心安神
【党参羊肉】
配方:
党参30克,羊肉250克。
制法:
将黄羊精肉切成薄片,选上好党参。锅内放素油、生姜丝、盐及水,煮沸后加入党参,再煮10分钟,倒进羊肉薄片,加料酒、五香粉等调味,稍煮即可。
功效:
健脾补虚。
用法:
以上为一日量,可分次食完。
【淮山百合炖白鳝】
配方:
白鳝1~2条(约250克),淮山药、百合各30克。
制法:
先将白鳝去内脏洗净,与淮山药、百合一起放瓦盅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调味即可。
功效:
补虚健脾,养心安神。
用法:
佐餐食用。
【乌灵参炖鸡】
配方:
鸡1只,乌灵参100克。
制法:
乌灵参用温水浸泡4~8小时后,洗净切片,放入鸡腹内,鸡入砂锅内,清水淹过鸡面,放入酒、姜、葱适量,旺火烧开后,改文火慢炖,待鸡熟后,调味即可。
功效:
补气健脾,养心安神。
用法:
每日2次,食鸡肉。
【乌龟百合红枣汤】
配方:
乌龟1只(250克左右),百合30克,红枣10枚。
制法:
将乌龟去甲及内脏,切块,用清水煮至熟,然后放百合,红枣,继续熬煮,直至龟肉烂熟,药物煮透为度,最后添加少量冰糖炖化即可。
功效:
养血安神。
用法:
吃肉,吃枣,喝汤。每日1剂,每周2~3次。
【菟丝鱼翅】
配方:
菟丝6克,水发鱼翅500克,鲜蟹黄100克,香菜1克,猪油100克。
制法:
将长鱼翅码入盘内,碎鱼翅放在上面。勺内放入猪油,烧热时,用葱、姜块、酱油炝锅,添入高汤约200毫升,取出葱、姜块。放入绍酒、花椒水、白糖、蟹黄,然后放入码好的鱼翅、菟丝子粉,盖上盖,放在文火上煨炖10分钟。用湿淀粉勾芡,淋上明油,大翻勺,放入盘内,把香菜摆在盘边即成。
功效:
补肾益精,养肝补血。
用法:
佐餐食用。
【枸杞甲鱼肉】
配方:
甲鱼1只,枸杞子60克。
制法:
将甲鱼去内脏及头,洗净,放在砂锅里,加入枸杞子,添加足量清水,用小火慢慢煨熟,调味即可。
功效:
滋补肝肾,补虚安神。
用法:
食肉喝汤,每日吃2餐,连吃2日。每周10次
【佛香梨】
配方:
佛手5克,制香附5克,梨2个。
制法:
将佛手、香附研末备用;梨去皮,切开剜空,各放入一半药末,合住放碗内,上锅蒸1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
疏肝和胃。
用法:
可作点心食用。
【葱煮柚皮】
配方:
新鲜柚子皮1个,葱2根,花生油、盐适量。
制法:
取新鲜柚子皮放炭火上,将柚子皮外层黄棕色表层烧焦刮去,放清水中浸泡1日,使其苦味析出,然后切块加水煮,将熟时把葱切碎加入油盐调味。
功效:
解郁下气化痰。
用法:
每日2次饮服。
【茉莉花糖水】
配方:
茉莉花3~5克,白砂糖适量。
制法:
茉莉花、白砂糖加清水750毫升,煎至500毫升,去渣饮用。或茉莉花以沸水冲泡加适量白糖频频饮用。
功效:
理气舒肝解郁。
用法:
每日1次,代茶饮。
【红花山楂糕】
配方:
红花15克,山楂500克,冰糖500克。
制法:
红花煮汤取汁,加入去核山楂与冰糖,煮烂,冷却后凝结成块,即可食用。
功效:
活血生津。
用法:
可作点心食用。
【丹参鳗鱼汤】
配方:
丹参30克,鳗鱼500克。
制法:
鳗鱼洗净切段,加少许啤酒,放入丹参,共煮成浓汤饮用。
功效:
滋补肝肾,活血祛瘀。
用法:
佐餐食用。
【桃仁百合燕麦粥】
配方:
桃仁15克,百合30克,燕麦片50克。
制法:
桃仁炒熟研粉,与百合、麦片共煮粥。
功效:
养阴活血。
用法:
可作早晚餐食用。
【桑椹红花饮】
配方:
桑椹子20克,红花10克。
制法:
二味共煎取汁饮用。
功效:
养血活血。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参麦团鱼】
配方:
活团鱼1只(500~1000克);人参5克,浮小麦20克,茯苓10克,瘦火腿1000克,鸡蛋1个,生板油25克,鸡汤500克。
制法:
将活团鱼剁去头,沥净血水,用开水烫3分钟后取出,用小刀刮去背部和裙边上的黑膜,剥去四脚上的白衣,剁去爪尾。将锅置于火上,放入清水和团鱼,烧沸半小时后捞出,放在温水内撕去黄油,剔去背壳和腹甲,切成小块,摆人碗内,将火腿切成小片,生板油切成小丁,盖在团鱼上面,加葱、姜、盐、绍酒、清汤适量。将浮小麦、茯苓用纱布包好后投入碗中,人参打成细粉撤在上面,湿棉纸封口,上笼蒸2~3小时至熟烂。团鱼出笼后,拣去葱、
功效:
益气养阴。
用法:
佐餐食用。
【炖猪肘】
配方:
猪肘1个,枸杞、当归、桂皮、黄精各10克。
制法:
把猪肘与枸杞子、当归、桂皮、黄精及佐料同时下锅,加水用旺火煮1小时取出肘子用凉水冲洗,同时把汤内浮物撇出,再将肘子放回原汤内,用蜜太火煮1小时,再用微火焖1小时,捞出即可。
功效:
补气养血。
用法:
佐餐食用。
【参芪鸽蛋汤】
配方:
北沙参30克,黄芪15克,鸽蛋10个。
制法:
鸽蛋煮熟去壳备用。北沙参、黄芪加水煮半小时,以此汤煮鹪蛋,加调料后食用。
功效:
益干养阴。
用法:
可作点心食用。
【首乌参豆汤】
配方:
首乌10克,黑豆50克,北沙参30克。
制法:
黑豆浸泡一夜后,先煮1小时,再加入北沙参、首乌,共煮半小时取汁饮用。
功效:
滋补肝肾,益气润肤。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菊花肝膏】
配方:
猪肝500克,清汤1000克,鸡蛋3个,鲜菊花10克。
制法:
将猪肝用刀背砸成泥状,加入适量鲜汤及鸡蛋清、料酒等调味品,搅匀上笼蒸。在蒸的过程中掀盖撒上鲜菊花。等肝膏熟后,将其余清汤和调料烧沸调好,浇入盛肝曹碗中即成。
功效:
滋补肝肾。
用法:
佐餐食用。
【木耳面片汤】
配方:
面粉50克,黑木耳6克,鸡蛋1个,菠菜20克。
制法:
面粉用水和匀做面片,黑木耳水发洗净,菠菜洗净,鸡蛋搅匀。水沸放入黑木耳煮5分钟,再入面片煮沸,加入菠菜、鸡蛋稍煮,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清火。
用法:
可作点心食用。
【莲心茶】
配方:
麦冬12克,莲心3克,绿茶3克。
制法:
上三物以沸水冲泡饮用。
功效:
养阴清火。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蚌肉田螺汤】
配方:
蚌肉50克,田螺50克。
制法:
田螺养清水中漂去泥,置清水中浸一夜,放入洗净的蚌肉,一起煮沸即可饮用。
功效:
清热生津明目。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百合生梨饮】
配方:
百合30克,生梨1只,冰糖30克。
制法:
生梨切成片与百合加水共煎,放入冰糖溶化,即可食用。
功效:
滋阴润燥,养心安神。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随时饮之。
【炒双瓜】
配方:
鲜嫩苦瓜150克,黄瓜150克。
制法:
将瓜切丝,武火油炒至熟,加调料,出锅即可。
功效:
清热利湿。
用法:
佐餐食用。
【薏米绿豆麦片粥】
配方:
薏米30克,麦片25亢,绿豆25克。
制法:
先将薏米、绿豆文火煮烂,放入麦片再煮,不断搅拌,防止粘锅,粥成加糖调味。
功效:
清热健脾化湿。
用法:
每日1剂,乘热服食。
【沙参心肺汤】
配方:
沙参15克,玉竹15克,猪心肺1付,葱25克。
制法:
将沙参、玉竹用纱布包好,与洗净的猪心肺及葱段同置砂锅内加水,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约2小时,视心肺熟透,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润燥。
用法:
佐餐食用。
【玉露糕】
配方:
天花粉10克,葛根10克,桔梗10克,绿豆粉500克,白糖250克。
制法:
将天花粉、葛根、桔梗切片烘干,打成细末。将绿豆粉、白糖与药末合匀,加水调湿,然后抖散放在打了油的饭盒内,上笼蒸约30分钟即可。
功效:
养阴清热,润燥。
用法:
作点心食用。
【莲子银耳汤】
配方:
干银耳10克,鲜莲子30克,鸡清汤1500克。
制法:
将发好的银耳加清汤150克蒸1小时左右,至银耳完全蒸透时取出。将鲜莲子剥去青皮和白衣,切去两头,捅去心,用水氽后,再用开水浸泡使之略带脆性,随之装入银耳碗内。将鸡汤入锅烧开,加料酒、精盐、白糖、味精少许调味后放人银耳、莲子碗内即成。
功效:
滋阴润肺。
用法:
每日2次,佐餐食用。
【花生粥】
配方:
连衣花生45克,梗米60克,冰糖适量。
制法:
将花生连衣捣碎,与粳米、冰糖一同入砂锅,加水适量煮粥。
功效:
健脾润肺。
用法:
每日晨起空腹食用。
【凉拌荸荠萝卜丝】
配方:
荸荠100克,白萝卜100克。
制法:
白萝卜去皮切丝,用盐渍10分钟,冷开水冲洗。荸荠去皮切丝,与白萝卜丝、调料生拌食用。
功效:
清热润肺。
用法:
佐餐食用
【杏仁露】
配方:
甜杏仁10克,藕粉50克。
制法:
甜杏仁炒熟研粉,加入藕粉,开水冲成糊状即可。
功效:
清肺润燥。
用法:
随时食用。
【菠菜鸭蛋汤】
配方:
菠菜50克,鸭蛋2只。
制法:
锅中加水煮沸放入搅匀的鸭蛋,等蛋白凝固时,放入洗净的菠菜,稍煮,淋上麻油调味即可。
功效:
清热润肺。
用法:
佐餐食用。
【菊花罗汉果饮】
配方:
白菊花9克,罗汉果1只。
制法:
上二物放茶杯中,以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
清热润肺明目。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淡菜红花汤】
配方:
淡菜100克,红花10克。
制法:
淡菜泡发,煮熟,再加红花共煮20分钟,调味食用。
功效:
化痰软坚,活血化瘀。
用法:
佐餐食用。
【红花橘皮紫菜汤】
配方:
红花10克,橘皮50克,紫菜10克。
制法:
上料加水共煮15分钟,调味食用。
功效:
行气活血,化痰软坚。
用法:
佐餐食用。
【郁金丹参海藻糖浆】
配方:
郁金90克,丹参、海藻各150克。
制法:
上三味加水1000毫升,煎煮浓缩至300毫升,加红糖适量,置凉处。
功效:
活血化瘀,理气消坚。
用法:
每日2次,每次15毫升。
【紫桃萝卜汤】
配方:
紫菜15克,桃仁15克,白萝卜250克,陈皮30克。
制法:
紫菜撕碎,萝卜切丝;陈皮剪小块,共入锅中加水煮半小时,去渣取水煎液300毫升,桃仁打细粉,以水煎液调冲,并加调味品,即可食用。
功效:
行气化瘀软坚豁椎点心食用。
用法:
每日1~2次,可作点心食用。
【紫菜萝卜汤】
配方:
紫菜5克,白萝卜250克,鲜橘皮1片。制法:白萝卜切片,橘皮切丝,二者同煮20分钟,加紫菜调味食用。
制法:
功效:
疏肝理气,解郁化痰。
用法:
佐餐食用。
【凉拌白绿三丝】
配方:
海带200克,白萝卜200克,粉丝100克。
制法:
海带、白萝卜切成细丝,用水将海带丝、粉丝煮熟,与白萝卜丝一起加佐料拌匀食用。
功效:
理气化痰散结。
用法:
佐餐食用。
【昆布海带煮黄豆】
配方:
昆布、海带各30克,黄豆150~200克。
制法:
上三味洗净后共煮汤,加盐或糖调味。
功效:
消痰软坚消瘿。
用法:
佐餐食用。
【海带绿豆粥】
配方:
海带、绿豆、小米各适量。
制法:
海带、绿豆、小米共煮成粥,加红糖调味。
功效:
化痰软坚散结。
用法:
作早晚餐服食。
【桂圆益心膏】
配方:
桂圆肉150克,当归100克,远志50克,天门冬50克,五味子30克,大枣20枚,黑桑椹30克,黑芝麻20克。
制法:
除芝麻外,均入砂锅内水煎煮,每半小时滤出药液1次,再加水复煎,如此3次,将所有药液合在一起,以小火煎熬浓缩成黏稠膏状,加蜂蜜1倍,将黑芝麻研细撤入,再煮沸,置冷,储于瓷罐中即可。
功效:
补养心阴。
用法:
每日2次,每次1匙,热水冲化,1次饮完。
【五味粥】
配方:
大麦150克,酸枣仁10克,五味子10克,麦门冬10克,嫩莲子20克,龙眼肉20克。
制法:
将酸枣仁、五味子捣碎,与麦门冬同煮,浓煎取汁。莲子去心入水中煮烂。大麦煮粥,将熟时,兑入药液,放入莲子、龙眼肉,稍煮,加糖调味。
功效:
滋养心阴,宁心安神。
用法:
每日1剂,作早晚餐食用。
【加味二冬粥】
配方:
天门冬15克,麦冬15克,沙参15克,荷叶30克,甘草10克,粳米100克。
制法:
将天门冬、麦冬、沙参、荷叶、甘草加水1500毫升,煎汤取汁,入粳米用文火煮粥,将熟时加入红糖调味,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
滋养心阴。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食。
【干烧冬笋】
配方:
冬笋300克,枸杞子10克,麦冬10克,鲜菊花5克,生栀子2克。
制法:
冬笋切成菱形块,入油锅低温炸成金黄色,捞出入另一锅加清汤及调料和上述四药,旺火烧开后移至小火,熬至卤汁干,即可装盘食用。
功效:
清肝泻火,消痰育阴。
用法:
佐餐食用。
【菊蚌怀珠】
配方:
净蚌肉10个,猪肉馅100克,鸡蛋清1个,黄酒15克,鲜菊花10克,鲜竹叶数片,浙贝粉3克。
制法:
先将蚌肉边用木棰槌松,放入锅中用小火煮至肉烂,捞出凉置。将肉馅与浙贝粉、葱、姜、盐、蛋清等搅拌均匀,制成20个小丸子,入沸水氽熟。然后将每个蚌肉一分为二,每个夹丸1个。大碗中铺垫竹叶数片,将蚌肉怀珠放在竹叶上,加少许黄酒,上笼蒸5~10分钟取下。另用一锅倒入肉清汤,烧沸,加适量盐、味精、鲜菊花。将此汤浇在蚌肉上,配一碟胡椒粉即可。
功效:
清肝泻热,散结除瘿。
用法:
佐餐食用。
【海带陈皮萝卜汤】
配方:
海带25克,白萝卜250克,陈皮2小片。
制法:
白萝卜、海带切丝,与陈皮共煮半小时,做成汤后,加盐及调料调味。
功效:
消坚理气解郁。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喝汤吃萝卜海带。
【抑亢粥】
配方:
玄参15克,牡蛎20克,贝母15克,粳米100克。
制法:
将玄参、牡蛎、贝母一同放入砂锅中煎汤取汁去渣,再放人粳米,煮成稀粥服食。
功效:
清肝养阴。
用法:
每日1剂,作早晚餐服食。
【紫菜鱼卷】
配方:
净青鱼肉250克,鸡蛋4个,紫菜4张。
制法:
将青鱼肉捶成泥,加绍酒、姜汁、胡椒粉、味精各1克,蛋清1个,精盐2克,水淀粉25克,搅打成鱼茸。鸡蛋打碎,加精盐、水淀粉,用平底锅摊成4张蛋皮。蛋皮铺于案板上,再铺上鱼茸,再盖上紫菜1张,又铺1层鱼茸,向前卷成圆筒形,两头粘上水淀粉,照样做完后,置于蒸笼内,用沸水旺火蒸熟即成。
功效:
养肝明目,益气化痰。
用法:
佐餐食用。
【香油三丝】
配方:
水发海带100克,绿豆芽120克,香干皮100克,香油45克,芝麻酱30克。
制法:
将水发海带洗净蒸熟,切成细丝,香干皮切成细丝,绿豆芽洗净,入沸水中氽断生,沥干水分,共同盛盘内,加入白糖、味精、芝麻酱、香油、酱油调拌均匀即成。
功效:
清热消痰利水。
用法:
佐餐食用。
【牛膝粥】
配方:
牛膝茎叶20克,粳米100克。
制法:
牛膝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入粳米100克,再加水约500毫升,煮成稀粥。
功效:
健脾祛湿止痛。
用法:
每日早晚温热顿服,10天为1个疗程。
【葡萄粥】
配方:
鲜葡萄30克,粳米50克。
制法:
粳米加水如常法煮粥,粥半熟未稠时,把洗净的葡萄粒加入,再煮至粥稠即可。
功效:
补肝肾,益气血。
用法:
早晚分食。
【栗子粥】
配方:
栗子粉30克,糯米50克(小儿减半)。
制法:
栗子粉与糯米加水400毫升,放砂锅内用文火煮成稠粥。
功效:
健脾胃,壮筋骨。
用法:
温热服食,早晚各1次。
【首乌粥】
配方:
何首乌粉25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
先将粳米加水煮粥,粥半熟时调入首乌粉,边煮边搅匀,至黏稠时即可,加白糖调味。
功效:
补益肝肾,健脾和胃。
用法:
早晚分食。
【薏米防风茶】
配方:
生薏米30克,防风10克。
制法:
以上二者加水煮熬,去渣取汁。
功效:
祛风除湿,通络宣痹。
用法:
代茶饮,每日1~2剂,连饮1周。
【木瓜粥】
配方:
鲜木瓜1个,粳米50克。
制法:
木瓜剖切为4块,或干木瓜片2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取汁,入粳米、白糖,再加水400毫升左右,煮为稀粥,用白糖调味。
功效:
健胃祛湿,舒筋通络。
用法:
每日分2~3次,温热服食。
【茯苓粥】
配方:
茯苓粉15克,梗米30克。
制法:
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入茯苓粉稍煮。
功效:
健脾化湿。
用法:
早晚食用。
【苡仁粳米粥】
配方:
苡仁粉30~60克,陈仓米(即陈粳米)60克。
制法:
以上二者同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左右,煮成稀粥。
功效:
健脾化湿,除湿躅痹。
用法:
每日早晚餐顿服,10日为1个疗程。
【土茯苓骨头汤】
配方:
土茯苓50克,猪脊骨500克。
制法:
猪脊骨加水煨汤,煎成1000毫升左右,取出猪骨,撇去汤上浮油。土茯苓切片,以纱布包好,放入猪骨汤内,煮至600毫升左右即可。
功效:
清热解毒,补肾壮骨。
用法:
每日饮1剂,可分2~3次饮完。
【蒸茄子】
配方:
茄子250克,食盐、麻油、蒜泥各5克,酱油15克。
制法:
将茄子削皮,切成两半,上蒸笼蒸烂,略晾凉后,放上酱油、麻油、蒜泥、食盐,拌匀即可。
功效:
清热解毒除湿。
用法:
佐餐食用。
【冬瓜赤豆汤】
配方:
冬瓜30克,赤小豆15克。
制法:
冬瓜、赤小豆加水适量,煮至豆烂熟,调味即可。
功效:
清热利湿。
用法:
随量食用。
【赤豆薏米粥】
配方:
赤小豆15克,薏米、梗米各30克。
制法:
以上三味,加水如常法煮粥。
功效:
清热利湿,通络捣痹。
用法:
早晚分食。
【蒲公英粥】
配方:
鲜蒲公英30克(连根较好),粳米50克。
制法:
蒲公英加水煎取浓汁,去渣留汁200毫升,加入粳米、水400毫升,煮成稀稠粥,用冰糖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
用法:
每日2次,稍温服食,3~5日为1个疗程。
【冬瓜烧香菇】
配方:
冬瓜250克,水发香菇50克。
制法:
将冬瓜切成小方块,香菇浸泡后切块。锅中加油烧热,倒入冬瓜、香菇及泡香菇水,炯烧数分钟,加食盐、味精等调味,至熟即可。
功效:
清热健脾。
用法:
佐餐食用。
【荷叶粉蒸排骨】
配方:
新鲜荷叶8~10张,猪小排骨1000克,粳米300~400克。
制法:
荷叶洗净,一张切成四块备用。粳米,加八角茴香2只,用小火同炒。炒至粳米成金黄色时,离火冷却,磨成粗粉备用。将排骨洗净,切成大块,放入大瓷盆内,加酱油半碗,黄酒4匙,细盐半匙,味精、葱白少许,拌匀,腌浸2小时以上,并经常翻拌使之人味。然后,将每块排骨的两面,粘上一层炒米粉,用事先切好的荷叶将排骨包好,每包1~2块,视排骨大小而定,包紧扎牢。蒸笼底层垫上一张新鲜的荷叶,再将包好的排骨放入蒸笼,盖上笼盖
功效:
健脾升清,祛瘀降浊。
用法:
打开荷叶包,热食,佐餐食用。
【三花减肥茶】
配方:
玫瑰花、玳玳花、茉莉花、川芎、荷叶各等份。
制法:
将上药切碎,共研粗末,用滤泡纸袋分装,每袋3~5克。
功效:
宽胸理气,利湿化痰,降脂减肥。
用法:
每日1小袋,放置茶杯中,用沸水冲泡10分钟后,代茶饮服。
【炒魔芋】
配方:
魔芋100克。
制法:
魔芋和调料一起入锅中,翻炒后出勺即可。
功效:
化痰散结,清热通便。
用法:
佐餐食用。
【雪羹萝卜汤】
配方:
荸荠30克,白萝卜30克,海蜇30克。
制法:
三者切碎块,文火煮1小时至三者均烂即可。
功效:
清热化痰,利湿通便。
用法:
可随意食之。
【雪梨兔肉羹】
配方:
免肉500克,雪梨400克,车前叶15克。
制法:
雪梨榨汁,车前叶煎取汁100毫升,兔肉煮熟后,加梨汁、车前汁及琼脂同煮,成羹后入冰箱,吃时装盘淋汁即可。
功效:
清热祛痰,利湿减肥。
用法:
可作点心食用。
【降脂饮】
配方:
枸杞子10克,首乌15克,草决明15克,山楂15克,丹参20克。
制法:
上药共放砂锅中,加水适量以文火煎煮,取汁约1500毫升,储于保温瓶中。
功效:
活血化瘀,轻身减肥。
用法:
每日1剂,作茶频饮。
【菊楂决明饮】
配方:
菊花10克,生山楂片15克,草决明子15克。
制法:
将草决明子打碎,与菊花、生山楂片共放锅中,水煎代茶饮。
功效:
活血化瘀,降脂减肥。
用法:
每日1剂,代茶频饮。
【荷叶鸭子】
配方:
鸭肉200克,糯米粉25克。
制法:
将鸭肉去骨,切成块状。八角茴香5只剁碎,与糯米同炒熟,研成细末备用。再用酱油、料酒、味精、葱末、姜末及胡椒粉等佐料调成汁,把鸭肉浸入腌溃2小时,再把糯米粉调入拌匀,一张荷叶切成4块,把鸭肉用荷叶包好,放在盘内,上锅,旺火蒸2小时即可。
功效:
益气降脂。
用法:
隔日1次,佐餐食用。
【猪肉淡菜煨萝卜】
配方:
猪腿肉500克,淡菜100克,白萝卜1000克。
制法:
淡菜干品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发胀后,洗去杂质,仍泡在原浸液中,备用。猪肉切块。萝卜切成转刀块。起油锅,放植物油1匙,大火烧热油后,先将猪肉倒入,翻炒3分钟,加黄酒一匙,炒至断生,盛人砂锅内,将淡菜连同浸液,一起倒入砂锅内,再加水适量,用小火煨1小时,然后,倒入萝卜,如水不足,可适量增加,再煨半小时,萝卜熟透,调味即可。
功效:
化痰利湿。
用法:
佐餐食用。
【萝卜丝炒牛肉丝】
配方:
白萝卜500克丿瘦牛肉250克。
制法:
萝卜、牛肉洗净切细丝。牛肉丝加细盐、黄酒、酱油、淀粉芡等,拌匀。起油锅,放植物油1匙,用大火烧热油后,先炒萝卜丝,加细盐适量,炒至八成熟,盛起备用。再起油锅,放植物油3匙,用大火烧热油后,倒入牛肉丝,翻炒3分钟后,倒入萝卜丝拌匀。再加黄酒1匙,冷水少许,焖烧3分钟,加香葱,拌妙几下,装盆。
功效:
补脾健胃,散血化滞,利水消痰。
用法:
佐餐食用。
【减肥茶】
配方:
干荷叶60克,生山楂10克,生薏米10克,橘皮5克。
制法:
上药共制细末,混合,放入热水瓶中,用沸水冲泡即可。
功效:
理气行水,降脂化浊。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代茶饮。
【乌龙茶】
配方:
乌龙茶3克;槐角18克,首乌30克,冬瓜皮18克,山楂肉15克。
制法:
先将槐角、首乌、冬瓜皮、山楂肉四味加适量清水煎沸20分钟,取药汁冲泡乌龙茶即成。
功效:
消脂减肥,健身益寿。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饮服。
【什锦乌龙粥】
配方:
生薏米30克,冬瓜仁100克,红小豆20克。干荷叶、乌龙茶适量。
制法:
干荷叶、乌龙茶用粗纱布包好备用。将生薏米、冬瓜仁、红小豆洗净一起放锅内加水煮熬至熟,再放入用粗纱布包好的干荷叶及乌龙茶再煎7~8分钟,取出纱布包即可食用。
功效:
健脾利湿。
用法:
每日早晚食用。
【薏米赤豆粥】
配方:
薏米50克,赤小豆50克,泽泻10克。
制法:
将泽泻先煎取汁,用汁与赤小豆、薏米同煮为粥。
功效:
健脾利湿,减肥。
用法:
可作早晚餐或点心服食。
【鸡丝冬瓜汤】
配方:
鸡脯肉200克,冬瓜200克,党参3克。
制法:
将鸡肉洗净切成丝,冬瓜洗净切成片。先将鸡丝与党参放砂锅中加水适量以小火炖至八成熟,氽入冬瓜片,加盐、黄酒、味精适量调味,至冬瓜熟透即可。
功效:
健脾利湿。
用法:
佐餐食用。
【猪肉炒洋葱】
配方:
洋葱150克,瘦猪肉50克。
制法:
洋葱、猪肉均切丝。起油锅烧至八成热,放入猪肉丝翻炒,再入洋葱同炒片刻,调味稍炒即成。
功效:
益气降脂。
用法:
佐餐食用。
【红薯羹】
配方:
红薯500克,蜂蜜1匙,糖腌桂花微量。
制法:
红薯去皮,切成小厚片放入小锅内,加冷水适量,小火约煮半小时,由于红薯含有黏液蛋白和大量淀粉,煮后会自然成羹。再加蜂蜜1匙、糖桂花少许调味即成。
功效:
补中活血,通便宽肠。
用法:
作早餐或当点心吃。每日2次,酌时食用。
【银耳山楂羹】
配方:
白木耳20克,山楂糕或山楂片40克,白糖1匙。
制法:
白木耳浸泡发透洗净,山楂糕切成小方块。将白木耳同浸液倒入小砂锅内,用小火慢炖1小时,再加山楂糕和白糖,炖半小时,至木耳炖烂,汁糊成羹时离火。如白木耳未炖烂可延长时间。
功效:
益气养肺,和血通脉。
用法:
每日1次或2次,每次1小碗,当点心吃。或临睡前吃,2日吃完。
【橘皮醋煮花生】
配方:
连壳花生1000克,橘皮50克,米醋150克。
制法:
将洗净的橘皮、花生放入大砂锅内,加水适量,用中火烧沸15分钟后,加米醋、细盐1匙,茴香4只,再改用小火慢煮约1小时,至水快烧干,花
功效:
用法:
【海带排骨汤】
配方:
海带200克,猪排骨1000克。
制法:
将海带浸泡洗净,切成粗丝。排骨切块。起油锅,放植物油2匙,用中火烧热油,倒入排骨,翻炒断生,后加黄酒3匙,水少许,焖烧5分钟。有香味时,盛入大砂锅内。再放入海带,加冷水,浸没为度,先用旺火烧沸,加黄酒1匙,后改用小火慢炖2 时,加细盐调味,再煨半小时,至排骨、海带均已酥烂,离火。
功效:
消痰散结,软坚通脉,益气养血。
用法:
佐餐食用。
【丹参黄豆汁】
配方:
丹参500克,黄豆1000克,蜂蜜250克,冰糖30克。
制法:
黄豆用冷水浸泡1小时后捞出,倒入大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开,加黄酒1匙,再改用小火煮,至黄豆烂熟,汁浓时离火,将豆汁滤出。丹参倒入大瓦罐中,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没为度,用中火烧沸后,改用小火煎半小时许,滤出头汁,再加水适量煎半小时许,约剩下半大碗药液时,滤出二汁,弃渣。将黄豆汁、丹参汁一起倒入瓷盆内,加蜂蜜、冰糖,瓷盆加盖,隔水蒸2小时,离火,冷却,装瓶,盖紧。余下的熟黄豆可再做成菜。
功效:
通血脉,破瘀血,健脾胃,补心血。
用法:
每日2次,每次1匙。饭后1小时开水冲服或米汤送下。
【五味银叶红枣蜜】
配方:
五味子250克,银杏叶500克,红枣250克,蜂蜜1000克,冰糖或白糖50克。
制法:
将银杏叶切碎,红枣皮肉撕开,与五味子土起放入大瓦罐内,用水浸泡2小时,浸没为度。如银杏叶浮起,可加重物压下。用中火煎沸后,改用小火约煎1小时,煎至约剩浓汁一大碗时,滤出头汁,再加冷水适量,约煎1小时,至剩下药液一大碗时,滤出二汁。将头汁、二汁倒入大砂锅内,用小火先煎半小时,使药汁进一步浓缩,再加蜂蜜、冰糖,不要加盖,约熬炼半小时,离火,冷却后装瓶盖紧。
功效:
通利血脉,软坚润燥。
用法:
每日2次,每次2匙,饭后开水冲服,3个月为1疗程。
【茼蒿鸡子白汤】
配方:
鲜茼蒿菜250克,鸡蛋3个。
制法:
茼蒿洗净切细后放入锅内,加水500毫升煨汤,汤将沸时,将鸡子白倒入调匀,煮滚后,加油、盐调味,即可饮服。
功效:
清热化痰。
用法:
佐餐食用,可常食。
【绿豆萝卜灌大藕】
配方:
大藕4节,绿豆200克,胡萝卜125克。
制法:
将绿豆泡胀为度,滤干,胡萝卜切碎,与绿豆一起捣泥,加适量白糖调匀,待用。藕洗净后,以刀切开靠近藕节的一端,切下部分留作盖,将绿豆萝卜泥塞入藕洞内,塞满为止。再将切下的部分盖在原处,再用竹签插牢,上锅隔水蒸熟。
功效:
清热养阴降脂。
用法:
当点心服食。
【葛根五味芝麻露】
配方:
葛根鲜品1000克或干品500克,五味子250克,黑芝麻500克,蜂蜜500克。
制法:
葛根、五味子冷水浸泡1~2小时,浸没为度。黑芝麻洗净,滤干,用小火炒芝麻,至水气散尽,芝麻发出响声时(不要炒焦),盛起,研碎备用。将葛根、五味子连同浸液倒入砂锅或大瓦罐内,用中火烧开后,改用小火漫煮1小时,煎至约剩下浓液一碗半时,滤出头汁,再加水3碗,约煎1小时至药液剩下1碗时,滤出药汁,将头汁、二汁倒入瓷盆内,加入芝麻、蜂蜜拌匀,瓷盆加盖,隔水蒸2小时,离火,冷却,装瓶盖紧。
功效:
养阴清火,凉血止血。
用法:
每日3次,每次1匙。饭后1小时服。食时,芝麻细嚼,再饮少量开水。
【胡桃芝麻桑叶丸】
配方:
胡桃仁60克,芝麻60克,桑叶60克。
制法:
将以上三味共捣如泥作成丸,每丸重5克。
功效:
补益肝肾。
用法:
每日2次,每次1丸,连服5日。
【雀卵猪睾丸】
配方:
猪睾丸10个,麻雀卵10~20个。
制法:
阉猪时取睾丸,洗净血液,切成薄片,晾干,研为细末,用雀卵拌匀,搓丸似黄豆大,晒干备用。
功效:
益肾填精补脑。
用法:
每日3次,每次6克,饭后温开水送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
【白鹅煨淡菜】
配方:
白鹅1只,淡菜100克。
制法:
白鹅洗净,将淡菜用黄酒浸泡后,放入鹅腹内,加水1500毫升炖煮,加葱15克,姜5克,盐2克,烧至鹅肉烂熟即可。
功效:
补益气血,填精补脑。
用法:
每日3次,食肉饮汤,空腹服用,半个月为1个疗程。
【黑豆酒】
配方:
黑豆1000克,酒10升。
制法:
将黑豆炒熟,趁热放入酒中盖严,浸泡2日,即可服用。
功效:
利水活血,祛风益肾。
用法:
每日随量佐餐服食。
【桑椹桑枝酒】
配方:
新鲜桑椹500克,新鲜桑枝1000克,红糖500克,白酒1000克。
制法:
桑枝洗净切断,与桑椹、红糖同入酒中浸液,1个月后即可服用。
功效:
补肝肾,利血脉,祛风湿。
用法:
每日1~2次,每次20~30毫升。
【狗骨芍药酒】
配方:
狗骨1具,黄羊角屑30克,芍药60克,白酒1000克。
制法:
虎胫骨酥炙,与黄羊角屑、芍药浸泡于白酒中,封固7日(秋冬日14日)即可饮用。
功效:
益肾强骨,祛风定痛。
用法:
每日空腹饮1小盅。
【猪肉鳝鱼羹、】
配方:
黄鳝250克,猪肉糜100克,杜仲15克。
制法:
杜仲水煎去渣取汁备用,黄鳝洗净,用开水略烫,刮去外皮上的黏物,切段。猪肉糜放油锅内煸炒,加水及杜仲汁,放入鳝鱼段、葱、姜、料酒,烧沸后改用文火煮至黄鳝酥烂,加醋、胡椒粉等调味,起锅,撤上香菜即可。
功效:
补肝肾,益气血,祛风通络。
用法:
佐餐食用。
【壮阳狗肉汤】
配方:
狗肉500克,菟丝子10克,附片3克,葱、姜各10克。
制法:
狗肉整块下水焯透,捞出,切成2厘米见方的小块,下锅用姜片煸炒,烹入绍酒,然后与包好的菟丝子、附片同入大砂锅内,以食盐、味精、葱调味,武火烧沸后,文火炖约2小时至肉熟烂,即可。
功效:
益肾壮阳,祛寒除湿。
用法:
每日1次,可佐餐食用,以上可食用3日。
【五加皮醪】
配方:
五加皮50克,糯米500克,酒曲适量。
制法:
五加皮加水适量泡透,煎煮30分钟,取药液约300毫升,共取2次,再将药液与糯米同烧煮成干饭,待冷后加酒曲适量,拌匀,发酵成酒酿。
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通脉。
用法:
每日随量佐餐食用。
【防风薏米煎】
配方:
薏米30克,防风10克。
制法:
薏米洗净,与防风共煎,取药汁约200毫升。
功效:
散风除湿。
用法:
每日1剂,1次服完,连用1周,停3日后可再用。
【桑枝鸡】
配方:
老桑枝60克,绿豆30克,鸡肉250克。
制法:
鸡肉洗净,加水适量,放入洗净切段的桑枝及绿豆,清炖至肉烂,以盐、姜等调味即可。
功效:
清热通痹,益气补血。
用法:
饮汤吃鸡,量自酌。
【苡仁丝瓜粥】
配方:
苡仁150克,薄荷15克,豆豉50克,丝瓜100克。
制法:
将丝瓜去皮洗净后切成块,薄荷、豆豉择洗净,放入锅内,加水1500毫升,沸后用文火煎约10分钟,滤汁去渣。薏苡仁洗净后与丝瓜一同倒入锅内,注入药汁,置火上煮至苡仁酥烂。食时可酌加糖或盐调味。
功效:
清热利湿,解表祛风。
用法:
可作早晚餐服食或作点心服用。
【木瓜薏仁粥】
配方:
木瓜10克,薏苡仁30克,白糖1匙。
制法:
木瓜、薏苡仁洗净后,倒入小锅内,加冷水一大碗,先浸泡片刻,再用小火慢炖至薏苡仁酥烂,加白糖一匙,稍炖即可。
功效:
祛风利湿,舒筋止痛。
用法:
每日食用,不拘量。
【蜜汁木瓜】
配方:
川木瓜1个,蜂蜜300毫升,生姜2克。
制法:
将本瓜去皮瓤切片,加水适量,放入蜂蜜、生姜煮沸,微火煮10分钟即可。
功效:
祛风利湿,舒筋止痛。
用法:
喝汤食木瓜,量自酌。
【薏苡仁醪】
配方:
生薏苡仁100克,糯米500克,酒曲适量。
制法:
生薏苡仁加水适量,煮成干粥;糯米烧煮成干米饭。将二者拌匀,待冷加酒曲适量,发酵成酒换酿。
功效:
利湿通络。
用法:
每日随量可佐餐服食。
【松节黄酒煮黑豆】
配方:
松节200~300克,黄酒250克,黑大豆1000克。
制法:
取松树骨砍碎成薄片或细条状,与洗净的黑豆一起倒入大砂锅内,加冷水浸泡半小时,用中火煮半小时许,至黑豆已熟,加黄酒250克,再改用小火慢煮1小时,直至黑豆酥烂、汁水快干时离火。拣去松节片,将黑豆烘干或晒干,装瓶。
功效: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用法:
每日3次,每次服黑豆50粒。随时可食,吃时要细嚼成糊,再咽下。
【附片蒸羊肉】
配方:
制附片30克,鲜羊腿肉1000克,肉清汤250克,熟猪油30克。
制法:
将羊肉煮熟,捞出,切成中等大小的肉块,附片洗净,与羊肉同放入大碗中,并放料酒、熟猪油、葱节、姜片、肉清汤,隔水蒸3小时。吃时撤上葱花、味精、胡椒粉即可。
功效:
躅痹散寒,益气活血。
用法:
佐餐食用。
【羊骨木瓜酒】
配方:
羊骨10克(油炙酥),木瓜9克,白术根30克,桑枝12克,五加皮3克,当归3克,天麻3克,川牛膝3克,红花3克,川芎3克,秦艽2克,防风2克,冰糖(捣碎)100克,白酒1000克。
制法:
将上药同浸酒,密封浸泡3~4个月后即可服用。
功效:
温经蠲痹,强筋健骨。
用法:
每日2次,每次温服10~20毫升。
【乌头粥】
配方:
香白米50克,生川乌头末10克。
制法:
香白米与生川乌末同放锅中,加水500毫升,水沸后取微火煮,至米开花时,即可食用。
功效:
温经散寒,除痹止痛。
用法:
每日1剂,空腹趁热食用。
【山楂枸杞饮】
配方:
山楂15克,枸杞子15克。
制法:
将山楂切成薄片,同枸杞子共入保温杯中,沸水冲泡半小时即成。
功效:
补肾益智,活血通脉。
用法:
每日1剂,代茶不拘时频饮。
【人参三七枣仁炖鸡汤】
配方:
人参10克(或党参60克),三七30克,酸枣仁30克,鸡1只(重500~750克)。
制法:
将鸡洗净,与人参、三七、枣仁共入锅,加水适量炖1~2小时后,用盐调味。
功效:
益气活血,补髓填精。
用法:
每日1次,佐餐食用。
【山楂粥】
配方:
山楂50克,粳米100克。
制法:
将山楂洗净,切薄片备用;粳米人锅,加水适量,煮至米半熟时,放入山楂片继续煮,粥成用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活血化瘀。
用法:
作早晚餐或点心服食。
【凉拌海蜇莴笋丝】
配方:
海蜇皮150克,莴笋250克,芝麻酱30克。
制法:
将海蜇皮切细,用凉开水浸泡2~4小时捞出挤干水分,莴笋切成细条,盐渍15分钟挤干水分。将二者共入瓷盆中,拌匀调味即成。
功效:
清热化痰。
用法:
佐餐食用。
【豆腐兔肉紫菜汤】
配方:
嫩豆腐250克,紫菜30克,兔肉60克。
制法:
将紫菜撕成小片,兔肉切薄片,加细盐、黄酒、淀粉拌匀,嫩豆腐切厚片。锅内放清水适量,煮沸后先下豆腐片和食盐,再沸后入兔肉片,中火煮5分钟,调味,放入葱花,立即起锅,倒入盛紫菜的瓷盆中,搅匀即成。
功效:
化痰降浊,益智健脑。
用法:
佐餐食用。
【萱草合欢莲子汤】
配方:
萱草30克,合欢花10克,莲子10克,蜂蜜适量,红枣10枚。
制法:
将萱草洗净,与合欢花共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再入莲子、红枣炖熟,调入蜂蜜即可。
功效:
解郁除烦,安神益智。
用法:
每日1剂,15日为1个疗程。
【甘麦大枣汤】
配方:
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5枚。
制法:
将上述三味用清水2碗煎至1碗,去渣即可。
功效:
益气柔肝。
用法:
吃枣饮汤,可随意食用。
【玫瑰糕】
配方:
玫瑰花25克,粳米粉、糯米粉各250克,白糖250克。
制法:
将粳米粉与糯米粉拌匀,糖用水化开,玫瑰花揉碎拌入,糖水徐徐拌入粉内,迅速搅拌,使粉均匀受潮,并泛出半透明色,成糕粉,放入糕模内,用武火蒸12~15分钟即可。
功效:
理气解郁,化痰益智。
用法:
可作点心服食。
【荷叶小米粥】
配方:
新鲜荷叶2张,小米50克。
制法:
将荷叶洗净,水煎取汁,入小米煮成粥。
功效:
化痰开窍。
用法:
每日1次,空腹服食。
【枸杞核桃炖羊肉】
配方:
羊肉125克,枸杞子10克,核桃仁15克。
制法:
将原料洗净放入炖锅,加水至淹没之。并加入生姜、葱、料酒,用文炖2~3小时即可食用。
功效:
补肾益阳,充髓补脑。
用法:
每周2~3次,可连服3~4周。
【黄芪猴头鸡汤】
配方:
猴头菌150克,黄芪30克,嫩鸡肉250克,生姜15克,葱白20克,菜心100克。
制法:
猴头菌用温水发胀洗净,切成2毫米厚的大片,发猴头菌的水用纱布过滤待用。鸡肉切成约中等大小的条方块。黄芪用湿毛巾揩净后切成马耳形薄片。生姜、葱白均切成细条。菜心洗净待用。锅烧热后下猪油,投入黄芪、姜、葱、鸡块,共煸炒后,放入绍酒、发猴头菌的水和少量清汤,用武火烧沸后再用文火煮1小时,再放猴头菌煮半小时后,用盐、胡椒粉等调味。先捞出鸡块放在汤碗底部,再捞出猴头菌片盖在上面。汤中放入菜心,略煮片刻倒入汤
功效:
补气养血,补脑强身。
用法:
酌量佐餐食用。每周服食1~2次。
【柿干桂圆蜜饯】
配方:
柿饼500克,桂圆肉15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山药60克,莲子20克,陈皮10克。
制法:
柿饼切四瓣,莲子去心皮,党参、黄芪捣碎,鲜山药去皮切片,将上述原料装入瓷罐中,加入适量红糖、蜂蜜、少量水和香精,上锅用文火隔水蒸2~3小时,若有汁汤再用文火煎熬,浓缩至蜜饯状,凉后即可食用。
功效:
益心健脾,增智养神。
用法:
每日食2~3次,每次1~2匙。
【豆麦茶】
配方:
黑豆30克,浮小麦30克,莲子7个,黑枣7个。
制法:
上述四味同煮汁,去渣,冰糖调味,代茶饮。
功效:
健脾补肾。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健脑酒】
配方:
远志、熟地黄、菟丝子、五味子各18克,石菖蒲、川芎各12克,地骨皮24克,白酒600毫升。
制法:
上药浸入酒中,7日后去渣取汁,倒入玻璃瓶中,密盖。
功效:
益智健脑。
用法:
每次10毫升,早晚各1次。上量20日服完。
【核桃山楂菊花饮】
配方:
核桃仁125克,山楂60克,菊花12克。
制法:
将核桃仁磨成浆汁,加清水稀释调匀待用。山楂、菊花水煎2次,合汁1000毫升。将药汁同核桃仁浆汁同倒入锅中,加白糖搅匀,取汁烧至微沸即成。
功效:
补肾健脑,平肝明目。
用法:
代茶饮,连服3~4周。
【百合二仁红枣煎】
配方:
新鲜百合50克(干品25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25克,红枣10枚,蜂蜜2匙。
制法:
将柏子仁、酸枣仁、百合共入砂锅中,水煎取汁,约一大碗,入大枣和清水适量,小火煎30分钟,离火,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即成。
功效:
滋养肝肾。
用法:
每日或隔日1剂,连用5~7日为1个疗程。
【补髓汤】
配方:
鳖1只,猪脊髓200克。
制法:
将鳖用开水烫死,揭去鳖甲,去内脏和头爪。将鳖肉放入锅内加姜、葱、胡椒粉及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将鳖肉炖熟。最后放入猪脊髓煮熟调味即成。
功效:
益髓健脑。
用法:
吃肉喝汤,可佐餐食用。
【玄参炖猪肝】
配方:
玄参15克,猪肝250克。
制法:
将猪肝洗净,与玄参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1小时,捞出猪肝,切成小片备用。葱花、姜末,用少许油炒一下,放入猪肝片中。锅内放原汤适量,用酱油、白糖、料酒调味,收汁勾芡,倒入猪肝片中,拌匀即成。
功效:
滋补肝肾,益髓健脑。
用法:
佐餐食用。
【田三七粥】
配方:
田三七粉3克,梗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
粳米加水适量,煮至粥成,入三七粉和白糖,稍煮即可。
功效:
活血散瘀。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热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山楂黄精粥】
配方:
山楂15克,黄精15克,粳米100克。
制法:
山楂、黄精煎取浓汁后去渣,入粳米煮粥,粥成时入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健脾祛瘀,降血脂。
用法:
可作早晚餐或点心服食。
【山楂酒】
配方:
鲜山楂果500克,白酒700毫升,冰糖100克。
制法:
将鲜山楂果洗净,切成片,放大瓶内,加入白酒加盖。酒淹过山楂为宜。泡一个月之后,放入冰糖待溶化即成。
功效:
消积祛瘀,降脂降压。
用法:
每日2次,每次饮10~15毫升。
【冬青山楂茶】
配方:
毛冬青25克,山楂30克。
制法:
将二物洗净,水煎代茶饮。
功效:
活血化瘀,消积化痰。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昆布海藻汤】
配方:
昆布、海藻各30克,黄豆150克。
制法:
上述三物泡好洗净;加水煮汤,待豆熟时调味即可。
功效:
消痰利水,健脾宽中。
用法:
佐餐食用。
【爆炒三鲜】
配方:
芹菜250克,玉米笋150克,香蕈20克。
制法:
先将香蕈泡好,芹菜切成段。三物一同入锅,以植物油爆炒,将熟时加上调料,翻炒几下即可。
功效:
调中开胃,降脂化浊。
用法:
佐餐食用。
【降脂减肥茶】
配方:
干荷叶60克,生山楂、生薏米各10克,花生叶15克,橘皮5克,茶叶60克。
制法:
将上药共为细末,以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
清热消食,降脂化湿。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紫菜豆腐汤】
配方:
紫菜20克;猪瘦肉50克,嫩豆腐100克。
制法:
紫菜撕成小片,豆腐切成条,猪肉切成薄片。锅中放鲜汤,用中火烧开,加入紫菜、豆腐,水沸再入猪肉片,肉片将熟入味精,淋入香油调味。
功效:
软坚化痰,清热降脂。
用法:
佐餐食用。
【蘑菇炒青菜】
配方:
鲜蘑菇250克,青菜心500克。
制法:
青菜和蘑菇洗净切片,起油锅煸炒,加入盐、味精等调味。
功效:
健脾开胃。
用法:
佐餐食用。
【甜浆粥】
配方:
豆浆适量,粳米50~100克。
制法:
豆浆与粳米一同煮粥,粥成时调入冰糖,再煮沸即可。
功效:
补脾益肺,降脂减肥。
用法:
每日早晚温服。
【加味人参粥】
配方:
人参末3~5克(或党参15~20克),葛粉20克,粳米60~100克。
制法:
上三味同入砂锅内加水煮粥,粥成时加入冰糖调味。
功效:
益气健脾。
用法:
作早晚餐或作点心服食。
【花生壳粥】
配方:
花生壳、粳米各60克,冰糖适量。
制法:
将花生壳洗净水煎,去渣取汁,入粳米和冰糖同煮成粥。
功效:
补脾润肺,降脂降压。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温热服用。
【消脂健身饮】
配方:
焦山楂15克,荷叶3克,生大黄5克,生黄芪15克,生姜2片,生甘草3克。
制法:
上各味同煎汤。
功效:
益气消脂,轻身健步。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健脾饮】
配方:
橘皮10克,荷叶15克,炒山楂3克,生麦芽15克,白糖适量。
制法:
橘皮、荷叶切丝,和山楂、麦芽一起,加水500毫升煎煮30分钟,去渣留汁,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
健脾导滞,升清降浊。
用法:
每日1剂,代茶饮。
【菊苗粥】
配方:
新鲜甘菊幼苗或嫩芽15~30克,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
甘菊幼苗或嫩芽切细,与粳米、冰糖加水同煮为粥。
功效:
清肝明目。
用法:
作早晚餐服食。
【银耳鹑蛋】
配方:
银耳15克,鹌鹑蛋20个,冰糖100克。
制法:
银耳水发,洗净,撕成小朵,入蒸碗内,加开水800毫升及冰糖,入笼用旺火蒸至银耳熟烂,将煮熟去壳的鹌鹑蛋放在银耳羹四周即成。
功效:
补肾益精,强心健脑。
用法:
可作点心服食。
【芹菜黑枣汤】
配方:
水芹菜500克,黑枣250克。
制法:
将黑枣洗净去核,与芹菜段共煮之。
功效:
滋补肝肾,祛脂降压。
用法:
随意食之。
【决明子粥】
配方:
决明子10~15克,白菊花10克,粳米100克。
制法:
先将决明子放入锅内,炒至微有香气时取出,待冷后与白菊花同煮,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粥成入冰糖,煮沸即可。
功效:
清肝明目,消脂通便。
用法:
每日服食1次,5~7日为1个疗程。
【二花桑楂汁】
配方:
金银花6克,菊花6克,桑叶4克,生山楂6克,冰糖20克。
制法:
将金银花、菊花、桑叶、生山楂用清水洗去灰渣,用白洁纱布包扎好,放人锅内煎10分钟,加人冰糖溶化即成。
功效:
清肝明目,降脂。
用法:
每日1剂,代茶频饮。10~30日为1个疗程。
【黄芪茅根饮】
配方:
生黄芪30克,白茅根30克,肉苁蓉20克,西瓜皮60克。
制法:
上四味洗净放在砂锅中,加水适量煎煮成浓汁,加适量白糖调味。
功效:
益脾温肾,利尿通淋。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用。
【枸杞茯苓茶】
配方:
枸杞子50克,茯苓100克,红茶适量。
制法:
将枸杞子与茯苓共研为粗末备用。
功效:
健脾益肾,利尿通淋。
用法:
每日1次,每次取粗末10克,加红茶适量,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益肾粥】
配方:
猪肾1个,冬葵叶100克,粳米50克。
制法:
将猪肾洗净细切,先煎冬葵叶取汁,后入猪肾及粳米,煮作粥。
功效:
补益脾肾,利尿通淋。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温热服食。
【粟米粥】
配方:
粟米100克。
制法:
粟米加水煮粥服食。
功效:
补益脾肾,淡渗利水。
用法:
作早晚餐服食,可连服1~2个月。
【藕蜜饮】
配方:
鲜藕汁100毫升,白蜜30毫升,生地黄汁60毫升。
制法:
将上三汁混合,微火煎煮10~15分钟。
功效:
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用法:
每日4次,每次10毫升,徐徐咽之,连服3日。
【芹菜煲淡菜】
配方:
淡菜15克,鲜芹菜60克。
制法:
淡菜加少量水先煮熟,然后加入芹菜共煲,食时加入调味即可。
功效:
养阴平肝,清热利水。
用法:
佐餐食用。
【海参肉片汤】
配方:
海参100克,猪肉100克。
制法:
先将海参水发,猪肉切片。共入锅内加适量盐、味精等,一起煮汤食用。
功效:
养阴清热。
用法:
佐餐食用。
【石斛玉米须茶】
配方:
石斛10克,芦根15克,玉米须20克。
制法:
上药,每日1剂,水煎,代茶饮。
功效:
养阴清热利尿
用法:
不拘时频饮。
【黄芪粥】
配方:
生黄芪30克,粳米100克,陈皮末1克。
制法:
生黄芪煎取浓汁,入粳米同煮,粥成时加入陈皮末稍煮片刻,用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
益气化湿。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参芪益气猪腰】
配方:
猪腰1个,黄芪30克,人参10克,车前子10克(包)。
制法:
先将猪腰剔去筋膜,洗净入锅,加参、芪、车前子及清水适量,炖至猪腰熟透,待冷,切片装盘,浇酱油等调料即成。
功效:
益气补肾,健脾利尿。
用法:
可随意食之或佐餐食之。
【参芪冬瓜汤】
配方:
党参15克,黄芪20克,冬瓜50克。
制法:
将党参、黄芪放砂锅内,加水煎煮15分钟,去渣取汁,入冬瓜片,继续煎煮至冬瓜熟,调味即成。
功效:
健脾益气利尿。
用法:
佐餐食用。
【白茅根煲黄鳝】
配方:
白茅根30克,黄鳝1条(约250克)。
制法:
黄鳝去杂洗净切段,与白茅根共煲汤。
功效:
凉血清热,利尿。
用法:
佐餐食用。
【地藕葡萄膏】
配方:
鲜藕汁250毫升,葡萄汁250毫升,生地200克,蜂蜜适量。
制法:
将生地发透,再加水煎煮,20分钟取煎液1次,共3次,然后合并煎液,以小火煎熬浓缩至较稠黏时,掺入藕汁、葡萄汁,继续熬成膏状,加入一倍量的蜂蜜,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
功效:
清热养阴,凉血。
用法:
每日2次,每次10毫升。
【豆芽白糖饮】
配方:
绿豆芽500克,白糖适量。
制法:
每次取绿豆芽绞取汁,加白糖调味服用。
功效:
清热凉血,利尿。
用法:
每日2~3次,每次100~150毫升。
【藕节冬瓜汤】
配方:
藕节100克,带皮冬瓜200克。
制法:
冬瓜切块,与藕节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取汁即可。
功效:
清热通淋,利湿止血。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用法:
每日1剂,分3次服完。
【小蓟炖肉】
配方:
小蓟草100克,瘦猪肉250克。
制法:
猪肉切块,与小蓟草共放锅内,加水及盐、酒等适量,一起炖煮至肉熟烂即成。
功效:
功效
用法:
佐餐食用。
【茅根赤豆粥】
配方:
鲜茅根200克,赤豆200克,粳米200克。
制法:
鲜茅根加水煎,去渣取汁,入赤豆、粳米一同煮粥食用。
功效: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用法:
每日1剂,分3~4次服用。
【车前蕺菜汤】
配方:
车前草60克,鲜蕺菜60克。
制法:
上二物以水煎汤,加调料饮服。
功效:
清热利湿,通淋解毒。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饮服。
【银花蒲公英粥】
配方:
蒲公英60克,金银花30克,粳米50~100克。
制法:
先煎蒲公英、金银花,去渣取汁,再入粳米煮成稀粥。
功效:
清热解毒。
用法:
每日2~3次,稍温服食,3~5日为1个疗程。
【油炸香椿叶】
配方:
鲜香椿叶250克,素油500克。
制法:
将鲜香椿叶洗净切碎,用适量面粉和水调成糊状,加入切碎的香椿叶和盐。然后起油锅,用勺将面糊下入油锅,炸黄后捞出即可食用。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利尿。
用法:
佐餐食用。
【利尿黄瓜汤】
配方:
黄瓜30克,蔫蓄15克,瞿麦10克。
制法:
锐蓄、瞿麦水煎,去渣留汁,将药汁重新煮沸,氽入黄瓜片,加调料,置冷后即可食用。
功效:
清热利尿。
用法:
每日1剂,佐餐食用。
【尿利清茶】
配方:
五月艾(根茎)45克,凤尾草15克,白茅根15克,蜂蜜10克。
制法:
将三药共制粗末,加水煎取药汁,加入蜂蜜即成。
功效:
清热利湿,利尿消肿,凉血解毒。
用法:
每日1剂,代茶于饭前分2次饮服。
【薏米绿豆汤】
配方:
薏米30克,绿豆30克。
制法:
二者洗净放锅中加水同煎,至绿豆烂时加少许白糖调服。
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用法:
每日1次,分2次服完。
【乌鱼粥】
配方:
乌鱼肉150克,粳米100克,冬瓜100克。
制法:
鱼肉、冬瓜切丁,与粳米一起入砂锅内煮粥,将成时,加入调料稍煮即可。
功效:
温肾利水。
用法:
佐餐食用。
【桑由皮茶】
配方:
桑白皮30克。
制法:
先把桑白皮的一层表皮轻轻刮去,冲冼干净,切戍短节,同时用砂壶盛水煮沸,随即投下桑白皮,煮3~5沸,即行离火,稍焖几分钟,即可代茶饮。
功效:
行水消肿。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白果烧鸡块】
配方:
鸡肉800克,白果肉20粒,鲜汤1500克, 姜片12克。
制法:
将鸡肉切块,加绍酒10克、盐2克掩渍20分钟。净锅置旺火上,下鸭油或熟猪油,饶至七成热,下姜片炸香,倒入鸡块炒透断生,加入白果肉再炒几下,烹人绍酒、掺鲜汤,烧开后加葱结、五香粉,用小火焖至鸡肉软烂时,加少许精盐、昧精调味,汤汁稍多,用中火收汁,略带汁讴锅即成。
功效:
温肺益气,固肾缩尿。
用法:
佐餐食用。
【菊花鱼汤】
配方:
滁菊花10克,鲜河鱼1条(250~500克)。
制法:
鱼洗净,加入料酒、姜、葱等调料后,与菊花一起煮汤食用。
功效:
平肝潜阳,健脾利水。
用法:
隔日1剂,佐餐食用。
【野鸭大蒜汤】
配方:
野鸭1只,紫皮大蒜50克。
制法:
野鸭洗净,大蒜去皮放入鸭腹中,煮至鸭肉熟烂即可。
功效:
滋补肝肾。
用法:
食肉饮汤,以上为2日量,7~10日为1个疗程。
【排骨皮蛋粥】
配方:
排骨500克,皮蛋1个,梗米250克,花生仁100克。
制法:
花生仁用清水浸泡1夜,排骨用盐腌数小时,皮蛋去壳,切小粒。粳米、花生仁加水煮粥,水沸后放入排骨,待粥成放入皮蛋,稍煮即成。
功效:
养阴燥润。
用法:
可作早晚餐服食。
【黄芪炖甲鱼】
配方:
甲鱼1只(约500克),生黄芪60克。
制法:
先放甲鱼在热水中游动,使其排尿后再杀,洗净。将甲鱼、黄芪加水适量同煮,至甲鱼烂熟即可。
功效:
益气养阴,利水消肿。
用法:
佐餐食用,可分2~3日服完。
【鹅肉冬瓜汤】
配方:
鹅肉250克,冬瓜500克。
制法:
将鹅肉切块,入锅内加水500~800毫升,炖至八成熟时,加入冬瓜,炖至熟烂,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
利水消肿,益气养阴。
用法:
佐餐食,每日分2次食完,连用3~5日为1个疗程。
【黑鱼冬瓜汤】
配方:
黑鱼1条(约500克),带皮冬瓜300克。
制法:
黑鱼洗净,冬瓜切块,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汤,至鱼肉熟烂即可,勿加盐。
功效:
补肾利水消肿。
用法:
每日2次,吃鱼喝汤。
【冬瓜黑豆炖鲫鱼】
配方:
冬瓜500克,黑豆250克,鲜鲫鱼1条(250~300克)。
制法:
将鲜鲫鱼洗净,与黑大豆同煮,不加盐及其他调料。约20分钟后,入冬瓜同煮,至肉熟豆烂后即可。
功效:
健脾益肾,利水消肿。
用法:
每日1剂,连汤食用,分2次食完。
【葫芦双皮汤】
配方:
葫芦壳50克,冬瓜皮、西瓜皮各30克,红枣10克。
制法:
上各味加水约400毫升,煎至约150毫升,去渣即成。
功效:
健脾利湿,消肿。
用法:
每日1剂,服汤,至浮肿消退为度。
【芡实煲老鸭】
配方:
芡实100~120克,老鸭1只。
制法:
老鸭宰洗净,将芡实放入鸭腹中,置砂锅内,加水100o毫升,武火煮开后改文火煮2小时左右,至鸭肉烂,加食盐2克调味。
功效:
益肾利水消肿。
用法:
每周1剂,食鸭肉喝汤,分3次食完。
【黑豆鸡蛋粥】
配方:
鸡蛋2个,黑豆30克,粟米90克。
制法:
鸡蛋洗净后与黑大豆先煮,蛋熟去壳,再入粟米、清水适量同煮,至粥成即可。
功效:
温肾行水,健脾益气。
用法:
每日临睡前食用,以服后微汗出为佳,5~7日为1个疗程。
【加味黄芪粥】
配方:
生黄芪、薏米各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末9克,金橘饼2个,糯米30克。
制法:
黄芪加水适量,煮20分钟去渣,再加入薏米、赤小豆煮30分钟,最后加入鸡内金末和糯米,煮粥。
功效:
补气健脾,利水消肿。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食,每次服后食金橘饼1个。连服2~3个月。
【青鸭羹】
配方:
青头鸭1只,草果1个,赤小豆250克。
制法:
青头鸭洗净,将赤小豆、草果装入鸭腹内,鸭子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火炖煮,待鸭熟后即成。
功效:
健脾开胃,利水消肿。
用法:
每日2次,空腹食鸭喝汤。
【芪烧活鱼】
配方:
黄芪10克,党参6克,活鲤鱼1条(约750克),水发香菇15克,冬笋片15克。
制法:
鲤鱼洗净,在鱼身上划十字花刀,黄芪、党参切成厚片。炒锅内放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下鲤鱼,炸成金黄色,捞出去油。将猪油、白糖放入炒锅,炒成枣红色时,下炸好的鲤鱼、黄芪、党参加水适量,烧开后,改文火煨,待汤汁浓,将鱼捞出,放在盆内,去黄芪、党参,再把笋片、香菇、葱、姜、蒜放入汤内,调入味精,烧开后,撇去油沫,勾芡,淋上猪油,浇在鲤鱼上面即成。
功效:
益气健脾,利水消肿。
用法:
每口2次,佐餐食。
【鲫鱼利水茶】
配方:
大鲫鱼1条(400克左右),松萝茶15克,独头蒜10个,胆矾0.6克。
制法:
鲫鱼洗净,将后三味纳入鱼肚内扎紧,用砂锅加水适量煮熟,饮汁食鱼。
功效:
利水消肿。
用法:
每日1剂,分两次服。连服3日。
【玉米须茶】
配方:
玉米须30~60克,松萝茶5克。
制法:
上二味,置杯中以沸水浸泡15分钟,即可。或加水煎沸10分钟亦可。
功效:
健脾利水消肿。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饮服。
【逍遥粥】
配方:
柴胡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粳米10克。
制法:
柴胡、白芍、川芎以水煎煮,去渣留汁,入梗米煮粥,粥将成时加入冰糖适量,稍煮即成。
功效:
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用。
【郁金蜜膏】
配方:
郁金100克,蜂蜜适量。
制法:
郁金加水适量浸泡、煎煮,每煮20分钟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3次,合并煎液,以小火煎熬成稠膏时,加蜂蜜1倍,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
功效:
行气解郁,活血消瘀。
用法:
每日2次,每次1汤匙,以沸水冲化顿服。
【香参饼】
配方:
香附20克,丹参20克,面粉200克。
制法:
香附、丹参水煎去渣留汁,加白糖适量搅匀。用药汁合面,依常法做饼即可。
功效: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食用。
【参芪仙姜粥】
配方:
黄芪15克,炮姜6克,党参12克,仙鹤草9克,粳米、红糖适量。
制法:
前四味水煎取液,入粳米及红糖煮粥。
功效:
温阳益气止血。
用法:
每日1剂,适量服食。
【花生桂圆泥】
配方:
连皮花生仁10个,桂圆肉15克,大枣12枚。
制法:
将大枣以清水泡发,稍煮去皮、核,同花生仁、桂圆肉共捣为泥,上锅蒸熟即成。
功效:
温中补血。
用法:
每日1次,可经常食用。
【乌梅藕片】
配方:
嫩鲜藕500克,乌梅肉100克,白糖160克。
制法:
将嫩藕洗净,去皮,切成园片,浸入冷开水中。乌梅肉剁成茸,加水熬汁,煎成乌梅汁约150克时,加入白糖溶化。捞出藕片入盘,淋入浓稠糖浆拌段匀,使乌梅汁浸入藕片内即成。
功效:
清热养阴,止血散瘀。
用法:
每日1剂,作点心食用。可连服3~5日。
【侧柏地黄粥】
配方:
侧柏叶15克,生地黄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
侧柏叶、生地水煎,去渣留汁,入粳米煮,粥将成时,加冰糖适量稍煮即成。
功效:
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食。
【茜草炖甲鱼】
配方:
茜草10克,甲鱼1只。
制法:
甲鱼洗净,与茜草加水适量炖煮,至甲鱼熟透,去茜草,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用法:
饮汤食肉,每周1次。
【梨藕汁】
配方:
鲜藕1000克,生梨500克,生荸荠500克,生甘蔗500克,鲜生地120克。
制法:
将上五味均洗净去皮去核,榨汁。
功效:
养阴生津,凉血止血。
用法:
每次饮1小杯,每日5~6次,可经常服用。
【藕节枸杞大枣煎】
配方:
藕节250克,枸杞子30克,大枣1000克。
制法:
枸杞子与藕节一同加水煎,煎至汁稠,再放入大枣,煎至大枣熟,拣去藕节,装瓶备用。
功效:
滋阴降火止血。
用法:
吃大枣及枸杞,不拘量。可连食3~5个月。
【花生枣泥粥】
配方:
花生米20粒,红枣10枚,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
花生米下锅加水煮六成熟,红枣煮烂,取出红枣去皮、核,与花生均碾成泥,与煮好的粳米粥调合,加入白糖略煮即可。
功效:
益气摄血。
用法:
作早晚餐食用,或作点心食用。
【糯米鲶鱼】
配方:
胡子鲶约400克,糯米150克,绍酒10克,红糖10克,姜汁5克。
制法:
将糯米蒸成饭。鲶鱼用绍酒、精盐2克、姜汁浸渍10分钟。把糯米饭塞入鱼腹中,余的糯米饭盛入蒸碗内,放上鲶鱼,盐与红糖撒在蒸碗内,入笼蒸熟即可。
功效:
补气养血。
用法:
佐餐食用。
【红枣藕节炖兔肉】
配方:
兔肉150~200克,藕节10克,红枣15~20枚。
制法:
上三味放砂锅内煮烂,姜、糖适量调味即可。
功效:
补中益气,养血摄血。
用法:
每日1剂,早晚服食。
【人参旱莲粥】
配方:
人参9克,早莲草9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制法:
旱莲草煎汤去渣,入粳米、白糖煮粥。人参另炖加入粥中服食。
功效:
补气摄血,滋阴清热。
用法:
每日1剂,分早晚服食。
【红枣花生衣茶】
配方:
红枣30克,花生衣30克。
制法:
上二味水煎去渣代茶饮。
功效:
益气摄血。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桂圆花生藕节汤】
配方:
桂圆肉30克,花生米15克,藕节30克。
制法:
以上三味洗净后加水适量煎煮,至花生熟烂即可。
功效:
益气健脾,收敛止血。
用法:
每日1次,分次食完。
【黄芪黑豆炖塘虱】
配方:
黑豆60克,塘虱鱼(胡子鲶)2条,黄芪25克。
制法:
塘虱鱼洗净,与黑豆、黄芪在瓦锅内文火炖熟。
功效:
益气摄血。
用法:
佐餐食用。
【猪皮花生汤】
配方:
猪皮50克,带皮花生30克。
制法:
猪皮洗净切成小块,与带皮花生一同加水适量,小火煎煮,至皮烂汤汁稠厚,加红糖调味。
功效:
益气养血摄血。
用法:
以上分2次趁热食用。
【姜葱炒螃蟹】
配方:
雄螃蟹500克,干葱头150克,姜丝25克,猪油75克。
制法:
螃蟹洗净切块:把炒锅用武火烧热,下猪油,烧至六成热下葱头,翻炒后,把葱头捞出,在锅内略留底油,武火爆炒姜丝、蒜泥和炸过的葱头,下蟹块炒匀,依次炝料酒,加汤、食盐、白糖、酱油、味精,加盖略烧,至锅内水分将干时,下猪油10克及香油、胡椒粉等炒匀,用湿淀粉勾芡即成。
功效:
活血化瘀,滋阴清热。
用法:
佐餐食用。
【川芎红花茶】
配方:
川芎3~6克,红花3克,茶叶3~6克。
制法:
上物水煎取汁,当茶饮。
功效:
活血化瘀,祛风止痛。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饮服。
【竹笋粥】
配方:
熟冬笋100克,猪肉末50克,粳米100克,麻油25克。
制法:
先将熟冬笋切成丝,锅内放麻油烧热,下入猪肉末煸炒片刻,加入冬笋丝、葱姜末、盐、味精,翻炒入味,装碗备用。粳米加水用文火熬粥,粥将成,把碗中的备料倒入,稍煮片刻即成。
功效:
化痰祛湿。
用法:
每日2次,早晚空腹服食。
【橘红糕】
配方:
橘红10克,米粉500克,白糖200克。
制法:
橘红研细末,与白糖和匀为馅;米粉以水少许湿润,以橘红为馅做成糕,放蒸锅屉布上蒸熟,冷后压实,切为夹心方块米糕。
功效:
燥湿化痰,理气健脾。
用法:
可作点心服食。
【天麻陈皮炖猪脑】
配方:
天麻10克,陈皮10克,猪脑1个。
制法:
将猪脑、天麻、陈皮洗净,置瓦盅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食用。
功效:
化痰降浊,平肝熄风。
用法:
佐餐食用。
【半夏山药粥】
配方:
山药30克,清半夏30克。
制法:
山药研末,先煮半夏取汁一大碗,去渣,调入山药末,再煮沸,酌加白糖和匀。
功效: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用法:
每日早晚空腹服食。
【僵蚕葱白茶】
配方:
白僵蚕不拘量,葱白6克,茶叶3克。
制法:
将白僵蚕焙后研成细末,用葱白与茶叶煎汤,调服。
功效:
化痰祛风止痛。
用法:
每日1~2次,每次取上末3克,以葱白、茶叶煎汤调服。
【参杞蛤士蟆】
配方:
干蛤士蟆仁60克,人参3克(或党参15克),枸杞子30克,罐头青豆25克,甜酒汁50克,冰糖250克,葱结20克,生姜片10克。
制法:
将蛤士蟆仁洗净,放瓦罐内,加水50毫升,甜酒汁25克及葱、姜,共入笼蒸约2小时。去蛤士蟆上面的黑色筋膜,入罐中,加清水500毫升,甜酒汁25克,上笼再蒸2小时,取出放碗中。枸杞子洗净,人参研成末。将冰糖置大碗内,加开水350毫升,加人参、枸杞子入笼蒸化,取出去沉淀,倾入蛤士蟆碗内,再加青豆即成。
功效:
养血滋阴,补肾益气。
用法:
佐餐食用。
【黄精蒸鸡】
配方:
黄精30克,党参30克,淮山药30克,仔母鸡1只(约500克)。
制法:
将母鸡剁成3厘米见方的块,放入沸水锅内烫3分钟捞出,洗净血沫,装入汽锅内,加入姜、葱、盐等调料,再将洗净切好的黄精、党参、淮山药放入,上笼蒸3小时即可。
功效:
益气补虚。
用法:
佐餐食之。
【五味腰柳】
配方:
五味子20克,猪里脊肉200克,鸡蛋2个,面粉25克,猪油50克,鸡汤100克。
制法:
里脊肉切成2.5厘米厚的大长片,坡刀两面剞上交叉的花刀。用葱、姜末、精盐、味精、绍酒、五味子药液和里脊肉放在一起拌匀,腌渍10分钟后,蘸上面粉待用,将鸡蛋打在碗内,搅匀。锅内猪油烧热后,将里脊肉蘸上鸡蛋,放入锅内煎,待两面煎成色,添鸡汤,加精盐、花椒水、绍酒,用慢火煨3分钟,熟透取出。将里脊肉片切成条状码在盘内。将锅内汤浮沫打净,用湿淀粉勾芡,放入葱、姜末,浇在里脊肉条上,撤上香菜段即成。
功效:
益气养血,健运脾胃。
用法:
每日1剂,食肉饮汤,分2次食完,连续食用10~15日。
【西红柿粥】
配方:
西红柿250克,西米100克,白糖150克,玫瑰卤少许。
制法:
用刀在西红柿皮上划个十字,再放入开水中烫一下,去皮,切成小丁。将西米(先用温水泡胀)放入沸水内煮一会儿,放入西红柿丁再煮沸,加白糖、玫瑰卤调味即成。
功效:
清热凉血平肝。
用法:
每日2次,可作点心服食。
【天麻鲤鱼头】
配方:
天麻2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鲜鲤鱼1尾(约1000克)。
制法:
将川芎、茯苓切片,与天麻一同放入二次米泔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天麻,置米饭上蒸透,切片,再将天麻片与川芎、茯苓一起放入洗净的鱼腹中,置盆内,加姜、葱蒸30分钟,按常规制作调味羹汤,浇于鱼上即成。
功效:
平肝宁神,活血止痛。
用法:
佐餐食用。
【桑菊薄竹饮】
配方:
桑叶10克,竹叶15~30克,菊花10克,白茅根10克,薄荷6克。
制法:
将以上五味洗净,放入茶壶内,用沸水浸泡10分钟,即可。
功效:
疏风散热。
用法:
每日1剂,代茶饮i连服3~5日。
【川芎茶】
配方:
川芎3克,荼叶6克。
制法:
上二味,加水适量,煎汁温服。
功效:
祛风散热,理气止痛。
用法:
每日2剂,食前温服。
【葱豉粥】
配方:
葱白10克,淡豆豉10克,粳米50~100克。
制法:
粳米煮粥,粥成下葱白、淡豆豉,再煮数沸即成。
功效:
辛温解表,祛风散寒。
用法:
每日2~3次,连服3~5日。
【川芎白芷炖鱼头】
配方:
鳙鱼(花鲢鱼)头1个,川芎3~9克,白芷6~9克。
制法:
将川芎、白芷用纱布包,与鱼头共煮汤,文火炖至鱼头熟透,调味即可。
功效:
疏风散寒。
用法:
饮汤食鱼头。
【加味桃仁粥】
配方:
桃仁21枚,生地30克,桂心10克,粳米100克。
制法:
将桃仁去皮尖,桂心研末。用地黄、桃仁、生姜及适量酒浸泡后,绞取汁苫先加水煮粳米成粥,下桃仁等汁,再煮沸,调入桂心末即成。
功效:
活血祛瘀,滋阴清热。
用法:
每日1次,空腹食用。
【糖醋清蒸鱼】
配方:
青鱼1段(约500克),米醋50克。
制法:
将鱼去鳞及内脏,花切其肉,肉上覆盖姜丝,置于鱼盘中,上笼屉蒸10~15分钟取出,用油加佐料炝锅,兑入糖醋,用稀淀粉勾芡,浇于鱼体上即成。
功效:
补气化湿,散瘀解毒。
用法:
佐餐食用。
【山楂甲鱼汤】
配方:
甲鱼1只(约500克),生山楂30克。
制法:
将甲鱼去头,洗净,与生山楂共放砂锅内,加清水适量煮至甲鱼肉烂熟,即可食用。
功效:
理气活血。
用法:
食肉饮汤,每周1次。
【黄雌鸡汤】
配方:
黄雌鸡1只,赤小豆30克,草果6克。
制法:
将黄雌鸡洗净,与草果、赤小豆同煮至鸡肉烂熟即可。
功效:
温阳利水。
用法:
饮汤食鸡肉。佐餐食用,每周1剂。
【狗肉米粥】
配方:
狗肉500克,粳米适量。
制法:
狗肉细切,和淘净的粳米同煮成粥。
功效:
温阳散寒。
用法:
空腹随意食之。
【艾叶鹌鹑蛋】
配方:
艾叶10克,鹌鹑蛋2个。
制法:
艾叶与鹌鹑蛋同放锅内,加清水400毫升煮至蛋熟。
功效:
温阳散寒,益气补虚。
用法:
去汤吃蛋,每日1次,5~7日为1个疗程。
【枫杨茶】
配方:
枫杨树叶不拘量,绿茶适量。
制法:
将鲜枫杨树叶洗净后,放入烫手的热水中捞几分钟,取出晒干,备用。
功效:
利湿消肿,杀虫解毒。
用法:
每日1次,取枫杨树叶一把(30~60克),绿茶适量,以沸水冲泡15分钟,不拘时代茶饮。
【茯苓赤小豆薏米粥】
配方:
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
赤小豆、薏米共煮粥,至粥成后,加茯苓粉稍煮片刻,加白糖调味。
功效:
健脾祛湿。
用法:
每日数次,可随意食之。
【桂苓粥】
配方:
桂心3克,茯苓30克,粳米50克。
制法:
先用水煮桂心、茯苓取汁去渣,用药汁煮粥。
功效:
温化水湿。
用法:
每日作早餐服食。
【猪肝豆腐汤】
配方:
猪肝80克,豆腐250克。
制法:
猪肝洗净切薄片,豆腐切厚片。锅中水沸,放入豆腐,加盐少许;再煮沸后入肝片,煮3~5分钟,调味即成。
功效:
养阴清热和胃。
用法:
每日1次,佐餐食用。
【荸荠炖公鸡】
配方:
公鸡1只,荸荠500~1000克。
制法:
鸡和荸荠一起放清水适量,炖至鸡肉烂熟即可食用。
功效:
补气填精,化滞消积。
用法:
喝汤吃鸡肉、荸荠,每周1次。
【枸杞蒸鸡】
配方:
母鸡1只,枸杞子30克,清汤1000毫升。
制法:
在鸡肛门部开膛,去内脏,去毛洗净。枸杞装人鸡腹内,(鸡腹部向上)放入钵内,放姜、葱,注入清汤,加盐、料酒、胡椒面,蒸2小时取出,拣去姜葱,调好口味即成。
功效:
保肝益精,养肝明目。
用法:
吃肉喝汤,每日2次,分4~6次吃完。
【肝炎药蛋】
配方:
瘦猪肉30克,鸡骨草30克,鸡蛋2个,山栀根30克。
制法:
以上四味加水1000毫升,同煮至猪肉烂熟,去药渣。
功效:
益气养血;清热解毒,降酶。
用法:
食肉吃蛋饮汤,5~7日为1个疗程。
【李子茶】
配方:
鲜李子100~150克,绿茶2克,蜂蜜25克。
制法:
将鲜李子剖开,加水300毫升,煮沸3分钟,再加茶叶与蜂蜜,沸后即可。
功效:
清热利湿,柔肝散结。
用法:
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服用。
【紫茄子大米粥】
配方:
紫茄子1000克,大米150克。
制法:
将紫茄子切碎,与大米共煮成粥。
功效:
清热利湿退黄。
用法:
随意服食,连服数日。
【山栀根煮鸡蛋】
配方:
山栀根15克,鸡蛋1个。
制法:
山栀根、鸡蛋加水400毫升,文火煮沸15分钟,去渣即可。
功效:
清热解毒退黄。
用法:
饮汤吃蛋,每日1剂,连服10日为1个疗程。
【郁金清肝茶】
配方:
郁金(醋制)10克,炙甘草5克,绿茶2克,蜂蜜25克。
制法:
上四味,加水1000毫升,煮30分钟,取汁即可。
功效:
疏肝解郁,利湿祛瘀。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频频饮之。
【萝卜炒猪肝】
配方:
鲜猪肝350克,白萝卜250克。
制法:
将猪肝、萝卜洗净切片。适量植物油烧成八成热,先炒萝卜片至八成熟时,加入盐搅拌后,再加人植物油适量,旺火暴炒猪肝断生,再倒人萝卜片翻炒2~3分钟,加入调料,最后淋上香油少许装盘。
功效:
补肝清热,宽中下气。
用法:
佐餐分4次食完。
【梅花粥】
配方:
红梅花5~1o克,粳米50~100克。
制法:
粳米煮成粥,离火前,加梅花同煮片刻即成。
功效:
清肝解郁,平肝止痛。
用法:
每日1~2次,连服7~10日。
【玫瑰花粥】
配方:
玫瑰花10克,梗米60克。
制法:
粳米加水煮粥,粥将成时,撤入玫瑰花瓣,稍煮几沸即可。
功效:
疏肝和胃。
用法:
可作早餐服食。
【佛手酒】
配方:
佛手30克,白酒1000克。
制法:
将佛手切片入瓶内,加白酒浸泡20日后饮用。
功效:
疏肝和胃,行气止痛。
用法:
每日1次,每次3~5毫升。
【番茄豆腐素汤面。】
配方:
挂面100克,西红柿、豆腐各适量。
制法:
按家常做法作为汤面,不放油或放少许麻油。
功效:
开胃消食。
用法:
作主食温热食之
【鸡内金粥】
配方:
粳米100克,鸡内金5~6克,白糖适量。
制法:
将鸡内金用文火炒至黄褐色,研为细粉。先将粳米、白糖入锅内,加水800毫升左右,煮至粥将成时,放入鸡内金粉,再煮一沸即成。
功效:
健脾消食。
用法:
每日早晚温服。
【泥鳅炖豆腐】
配方:
泥鳅500克,豆腐250克。
制法:
将泥鳅加食盐、黄酒、水适量,炖至五成熟,加入豆腐,再炖至鱼熟烂即可。
功效:
清热利湿和中。
用法:
喝汤,食豆腐及泥鳅。
【黄瓜薏米粥】
配方:
黄瓜1条,薏米50克,粳米100克。
制法:
先将薏米、粳米煮成粥,加入黄瓜片煮2~3分钟即可。
功效:
健脾清热利湿。
用法:
可作早晚餐食用。
【溪黄草泥鳅汤】
配方:
溪黄草30克,泥鳅250克;生姜4片。
制法:
泥鳅活杀,用开水洗去黏潺及血水,与溪黄草、生姜一起人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2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
清利湿热。
用法:
隔日1次,饮汤食泥鳅。
【茵陈玉米须汤】
配方:
绵茵陈30克,玉米须30克。
制法:
上二味加清水适量煎煮取汁。
功效:
清热利湿。
用法:
每日1剂,代茶饮。
【玉米须炖蚌肉】
配方:
玉米须50克,蚌肉200克。
制法:
将上二物放瓦锅内,加适量水,文火煮至烂熟。
功效:
利湿退黄,泄热通便。
用法:
隔日服1次。
【大金钱草粥】
配方:
新鲜大金钱草60克(或干品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法:
金钱草切细,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取汁,放入梗米、冰糖,再加水400毫升左右,同煮为稀粥。
功效:
通淋排石,利胆退黄。
用法:
每日1剂,早晚温热服食。
【化瘀养肝蜜】
配方:
山楂250克,丹参500克,枸杞子250克,蜂蜜1000克,冰糖60克。
制法:
先将前三味药浸泡2小时后煎成药液,再把蜜、糖兑入药液内,以微火煮沸30分钟,待至蜜汁与药液溶合而呈黏稠时离火,冷却后盛入容器内密封保存。
功效:
活血化瘀,疏肝止痛。
用法:
每日3次,每次1匙,以开水冲饮,可连续击服用2~3个月。
【黑豆川芎粥】
配方:
黑豆25克,川芎10克,粳米50苋,红糖20克。
制法:
川芎水煎去渣,先加黑豆煮熟,再入粳米同煮为粥,放入红糖即成。
功效: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用法:
作早晚餐服食。
【抱石莲炖豆腐】
配方:
鲜抱石莲60克,豆腐120克。
制法:
二物洗净,豆腐切块,同放锅中,加水炖至熟即成。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消瘀。
用法:
温热食豆腐喝汤,单食或佐餐均可。
【陈皮牛肉】
配方:
牛肉1000克,陈皮30克,白萝卜500克。
制法:
牛肉切块,用清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控干水分。陈皮切丝,萝卜切滚刀块。锅内清水烧开,放入牛肉煮沸,去泡沫,再煮至牛肉熟透时加入陈皮、萝卜,改用小火炖,待萝卜煮烂后下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
调气活血,滋补肝肾。
用法:
吃肉喝汤。
【乌梅内金调蜂蜜】
配方:
鸡内金100克,乌梅肉30克,蜂蜜25克。
制法:
鸡内金、乌梅肉共研细,以蜂蜜调匀即可服用。
功效:
缓中止痛。
用法:
每日3次,每次20克,白开水冲服。
【佛手内金山药粥】
配方:
佛手15克,鸡内金12克,山药30克,粳米150克。
制法:
将佛手、鸡内金加水500毫升,先煎20分钟,去渣取汁,再加入梗米、山药共煮成粥,粥成调味即可。
功效:
健脾疏肝利胆。
用法:
随意食之。
【素馨花黄花菜瘦肉汤】
配方:
猪瘦肉120克,黄花菜30克,素牵花6克。
制法:
将黄花菜浸软切段,素馨花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把猪瘦肉、黄花菜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小时,然后下素馨花略煮片刻,调味即可。
功效: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用法:
佐餐食用。
【佛手郁金粥】
配方:
佛手15克,郁金12克,粳米60克。
制法:
将佛手、郁金、粳米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成粥,调味即可。
功效:
疏肝解郁。
用法:
每日1剂,作早晚餐服食。
【黑木耳汤】
配方:
黑木耳50克。
制法:
木耳择洗净,加水1000毫升,煮至木耳熟烂即可。
功效:
益气凉血止痢。
用法:
先将木耳以盐、醋拌食,次喝汤。每日2次。
【绿茶蜜饮】
配方:
绿茶5克,蜂蜜适量。
制法:
绿茶放入瓷杯,以沸水冲泡,加盖泡5分钟再调入蜂蜜。
功效:
清热生津,止痢消食。
用法:
每日3~4次,趁热顿服。
【皮蛋】
配方:
松花皮蛋3个,红糖60克。
制法:
把松花蛋剥开。
功效:
滋阴清热止痢。
用法:
每日1~2次,每次3个,皮蛋蘸糖,空腹食用。可以常食。
【干贝烧冬苋菜】
配方:
冬苋菜750克,干贝100克,奶汤500克。
制法:
冬苋菜取带叶嫩梗尖,去梗皮,洗净,用开水烫熟,捞出用凉水冲凉,干贝用水发好。锅内放100克猪油烧热,下冬苋菜稍煸,加奶汤、干贝、盐、料酒、味精、胡椒粉,烧入味,取出冬苋菜,整齐码放盘中。锅内汤汁勾芡,淋少量鸡油,浇在菜上即成。
功效:
滋阴补肾,调中下气。
用法:
佐餐食用。
【薏米莲子粥】
配方:
薏米30克,莲子10克。
制法:
薏米先煮至半熟,再加莲于,继续煮至成粥。食时加冰糖少许调味。
功效:
健脾祛湿。
用法:
每日2次,作早晚餐服。
【桃花粥】
配方:
赤石脂24克,干姜6克,粳米30克。
制法:
赤石脂打碎,与姜同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煎取汁50毫升,去渣澄清。粳米煮粥,粥成时兑入药汁,煮沸即成。
功效:
温中养胃,涩肠止泻。
用法:
温热空腹食之,1次食尽。
【大蒜炖肚条】
配方:
猪肚100克,大蒜150克。
制法:
猪肚洗净,蒜头去皮,二物加水适量,煮至猪肚熟烂,将猪肚捞出切成肚条再稍煮加盐调味。
功效:
健脾补虚,解毒止痢。
用法:
佐餐食用。
【鲫鱼汤】
配方:
大鲫鱼1000克,荜茇、砂仁、陈皮、胡椒、泡辣椒各10克,大蒜2个。
制法:
鲫鱼洗净,在鱼腹内装入陈皮、砂仁、荜茇、大蒜、胡椒、泡辣椒,将鲫鱼用油稍煎后,再加入水适量,炖煮成汤,调味即成。
功效:
醒脾暖胃。
用法:
空腹随量食。
【姜茶】
配方:
生姜、茶叶各10克。
制法:
生姜带皮切碎,与茶叶一起加水1大碗共煮,煮至半碗汤汁即可。
功效:
温中散寒,化湿止痢。
用法:
每日1~2剂,温饮。
【肉桂粥】
配方:
肉桂2~3克,当归2~3克,陈皮3克,山楂6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法:
先将肉桂、当归、陈皮、山楂煎取浓汁,去渣。另煮梗米,待粥成,调入药汁及红糖。
功效:
温阳健脾,散寒止痢。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蒜汁酒】
配方:
蒜汁10毫升,白酒15毫升。
制法:
将蒜汁兑入白酒中即可。
功效:
行气散寒,杀菌止痢。
用法:
1日内分3次服。
【蒜泥马齿苋】
配方:
大独蒜15克,鲜马齿苋250克。食盐、酱油、白糖、黑芝麻、葱白各5克,花椒面、味精少许。
制法:
马齿苋洗净,摘成5~6厘米长。用沸水烫透,捞出沥干。将马齿苋装盘中抖散,先加食盐拌匀,再放蒜泥、酱油、白糖、葱花、花椒面、醋、味精调味,最后撤上熟芝麻即可。
功效:
清热解毒,杀菌止痢。
用法:
佐餐适量食之。
【香连猪大肠】
配方:
猪大肠90克,黄连、木香末各30克,米酷适量。
制法:
将黄连、木香末填入洗净的肠内,扎紧两头,放入砂锅,加米醋适量,煮至肠熟烂为度。
功效:
清热化湿,调气止血。
用法:
上量分3次,空腹食之。
【止痢速效茶】
配方:
细茶9克,槟榔9克。
制法:
细茶用食盐同炒,去盐,将茶叶与槟榔加水煎汤。
功效:
去壅滞,除湿热,止痢疾。
用法:
每日1~2剂,代茶温服。
【漏芦煮鸡蛋】
配方:
漏芦500克,鸡蛋1个,红糖(或白糖)20克。
制法:
漏芦加水煮沸5分钟后,放入鸡蛋,蛋熟将壳敲碎再稍煮。
功效:
清热解毒,止痢。
用法:
每日1次,熟鸡蛋蘸糖,赤痢用红糖,白痢用白糖。连用3~5日。
【马齿苋炒鸡蛋】
配方:
马齿苋30克,鸡蛋2个。
制法:
马齿苋切碎,鸡蛋打拌,加少量盐,倒入烧热的油锅烹炒,蛋熟即可。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用法:
佐餐食用,连用3~5日。
【马齿苋粥】
配方:
马齿苋50克,薏米50克。
制法:
马齿苋切碎,薏米淘净,二者加适量清水煮粥,粥成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调气行血。
用法:
每日1~2次,连服3~5日。
【乌梅粥】
配方:
乌梅15~2o克,粳米1o0克,冰糖适量。
制法:
先净乌梅入锅,加水适量,煎煮至汁浓时,去渣取汁,加入淘净的粳米煮粥,至米烂熟时,加入冰糖稍煮即可。
功效:
泻肝补脾,涩肠止泻。
用法:
每日2次,趁热服食。可作早晚餐服食。
【三色奶】
配方:
韭菜250克,生姜25克,牛奶250克。
制法:
将韭菜、生姜切碎,捣烂,绞汁,放锅内兑入牛奶煮沸。
功效:
抑肝扶脾止泻。
用法:
每日1剂,趁热1次服完。
【三花防风茶】
配方:
扁豆花24克,莱莉花12克,玫瑰花12克,防风12克。
制法:
将上四味水煎取液,加入红糖调味代茶饮。
功效:
抑肝扶脾止泻。
用法:
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荔核大米粥】
配方:
干荔核15枚,山药15克,莲子肉15克,粳米50克。
制法:
先煎前三味,去渣取汁,后下米煮成粥。
功效:
补肾健脾,温阳散寒止痛。
用法:
可作早晚餐服食。
【补骨脂蛋】
配方:
鸡蛋3枚,补骨脂30克,肉豆蔻15克。
制法:
先将鸡蛋用清水煮一沸,捞出打破外皮,与补骨脂、肉豆蔻同煮15分钟即可。
功效:
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用法:
每日1剂,趁热将鸡蛋食完。
【荔枝山药粥】
配方:
干荔枝肉50克,山药、莲子各10克,粳米50克。
制法:
将前三味加水煮至酥,再加入淘净的粳米,煮成粥。
功效:
温肾健脾,固肠止泻。
用法:
每日1次,临睡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