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癌 -

发表时间:2021/6/25  浏览次数:271  

概  述
 
    脑癌是指生长在颅腔的新生物,又称颅内肿瘤,可起源于脑、脑膜、神经、血管及脑附件,或由身体的其他组织或脏器转移侵入颅内而形成,大都可产生头痛、颅内高压及局灶性症状。脑瘤的发生率约为1.9~5.4人/(年·10万人),占全身各种肿瘤的1%~3%。各年龄段都可发病,其中以20~40岁居多,其病变部位及病理性质随年龄而有差异,如6个月以下的婴儿,75%脑瘤在幕上,1岁以上幕下肿瘤发生率增高,16岁以前后颅窝肿瘤约占2/3;中年后胶质瘤、垂体瘤发生频率增高;老年人以胶母细胞瘤、脑膜瘤、听神经瘤和转移性瘤占80%~90%。男性罹病约占55%。

    传统医学虽无脑瘤的病名,但对脑瘤的症状及其成因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论述,如《素问·奇病论》曰:“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灵枢·九针》曰:“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至宋代《圣济总录》已明确指出:“瘤之为义,留滞不去也……乃郁结壅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初为小核,浸以长大。”对脑瘤的专论,如《中臧经》曰:“头目久痛,卒视不明者,死。”这可能是脑瘤患者始见头痛,继之目盲,不治而死的具体症状。《张氏医通》中对“脱营”者的描述:“始发之时,见证甚微……逮至肿大硬痛,盘根错节已极……与乳岩同源异派”,也系胂瘤渐次肿大,压迫症状丛起的描述。传统医学对脑瘤的治疗具有缓解症状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扶正消瘤的治则具有明显的效果,且已发现有使脑瘤萎缩变小的苗头,脑瘤行手术切除后运用中医药调理康复,目前已趋向作为常规治疗措施。

    脑瘤在传统医学中称谓不一,基于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分别归属于“头痛”、“呕吐”、“目盲”、“癫痫”、“眩晕”、“痿症”等范畴,也归属于“症瘕”、或“岩”(癌)的病种中。
病因病机
 
    1.中国中医学

    中国中医学对脑瘤的认识,远在殷墟甲骨文上就有“瘤”字的记载,在《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认为瘤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田以易甚,连以聚居”所致。脑瘤是为颅内有形的肿抉,是属于“症瘕”、“积聚”的范畴。何以形成脑瘤的症瘕积聚,朱丹溪说:“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且“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显然是宿痰凝聚于颅内,且高锦庭说:“癌病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也指出肿瘤与痰浊有关。然而本病病位在上,初起以头痛为主,有认为系风痰所扰,但其病症为进展性,待症显之时,已头痛不已,《证治要诀》曰:“诸痛,乃是痰为气所激而上,气又为痰所隔而滞,痰与气相搏,不能流通”,是为气滞痰凝之病机,气滞则有血瘀之变。《灵枢.百病始生篇》云:“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故脑瘤者,痰瘀交阻或气血郁结皆有之。古人云:“气有余便是火”,又云:“痰为有形之火”,痰气均可蕴而化火,火具炎上之势,故火热也为脑瘤的病因之一。临床以肝胆实热见长而致头痛、目赤、呕吐、烦躁,诸症尽现,肝郁化火又能动风,遂成肝风内动之证而见抽搐,然而何以痰凝、气滞、血瘀、邪毒积聚成块?《医宗必读》曰:“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可见乃正虚邪实之候,究其正虚之因,一是脾肾阳虚,盖脑为髓之海,肾生髓通脑,肾虚髓海空虚而贼邪乘虚而入,而脾主运化,脾虚湿聚生痰,而致痰凝血瘀入颅占位而成脑瘤;二是肝肾阴虚,而致阴虚阳亢,肝阳鸱张,化火生风,而居上位。总之,脑瘤是为髓海之病,多由痰湿之邪凝聚于脑,颅内气滞血瘀,颅内压增高,脉络受阻,日久化热动风,风火鸱张,又可损伤阴津,而致肝肾不足,耗津脱营,邪毒积聚,而此诸多病机,又可相互作用,正气益伤,邪壅益甚,而使头痛、呕吐、抽搐诸症持续不得缓解,而成胶固之疾。

    2.中国朝医学

    朝医学认为脑癌病人,在癌形成之前,因极度怒气己患头痛症。这时手阳明经和足阳明经二阳经结至;手太阴经和足太阴经二阴经结至;又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这二脑经络连接不合;再督脉、任脉的气循不畅,未能调整心身,引起八脉八角大乱,诱发气毒,引起激烈头痛。这气毒集结脑中,赤血凝结肿大,这就是脑癌。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脑瘤早期症状常不典型,也缺乏特异性。待出现占位性具有特征性定位症状时,常已有较长病程。脑瘤的临床特点大体有占位性、局灶性及进行性三大特征。

    1.占位性症状

    主要为颅内压增高症状,有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三大症状。头痛是脑瘤占位性病变的主要症状,多为深部隐痛,以早晨为重,或可夜间痛醒,初为间歇性,逐渐加重可转为持续性,于咳嗽、大便、俯身、直立时,可引发头痛加剧。呕吐时,胃内容物急骤而有力地被吐出,呈喷射状,称之为“喷射性呕吐”,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症状。视神经乳头水肿是客观体征,于眼底检查中发现,病人可有视野中生理盲点扩大,或有视觉模糊,久则视力减退,视野向中心缩小。颅内压增高还可引起复视、眩晕、癫痫发作,急性颅内压升高可引起血压上升、心动过缓、呼吸减慢等表现,称为Cushing反应,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可引发脑疝,危及生命。

    2.局灶性症状

    具有定位诊断的价值,又称为定位症状。不同部位的脑瘤可产生相应的不同证群。

    (1)大脑半球肿瘤:大脑半球发生肿瘤的机会最多,中央区肿瘤常引起癫痫发作和运动、感觉障碍;额叶肿瘤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颞叶肿瘤可产生视野缺损和颞叶癫痫;顶叶肿瘤则以感觉障碍为主,有失用、失语、失写等;枕叶肿瘤可出现对侧同向性偏盲或幻视等。

    (2)蝶鞍区肿瘤:蝶鞍区肿瘤主要是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临床症状主要是压迫视神经、视交叉而出现的视觉障碍,以及垂体腺瘤中分泌的内分泌激素紊乱所引起的相应症状,诸如尿崩、溢乳闭经综合证等。

    (3)其他部住肿瘤:小脑肿瘤主要表现为肢体或躯干运动的共济失调,小脑桥角肿瘤以听力减退或眩晕为主;脑干肿瘤则以神经麻痹和瘫痪为主要症状;脑膜瘤则以头痛、精神障碍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症为主。

    3.进行性表现

    脑瘤的临床症状一旦出现,虽可有暂时性缓解,但总的进程是不断发展变化,这是由于肿瘤是一不断生长增大的病变,故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趋势。

    

    (二)实验室检查

    (1)眼底检查:观察有否视神经乳头水肿b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体征,与头痛、呕吐并称为颅内压增高的“三证”,但仅见于四分之一患者,所以不能简单地以眼检查阴性而排除脑瘤的可能。

    (2)头颅X线摄片:有助于了解有无颅内压增高,颅骨的局部破坏或增生,蝶鞍有无扩大,松果体钙化的移位及脑瘤内病理性钙化等,对定位、定性诊断都有帮助,但x线摄片的阳性率不足三分之一,故不能因摄片阴性而排除脑瘤。

    (3)脑电图检查:对大脑半球生长快的脑瘤具有定位价值,可看到病侧的波幅降低,频率减慢,但对中线的、半球深部和幕下的脑瘤诊断帮助不大。70年代后发展的脑电地形图可以图形的方式显示颅内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对脑瘤的诊断比常规脑电图敏感,其主要表现为肿瘤区及肿瘤区周围的慢波功率异常,不失为CT检查前的一种有效的筛选方法。

    (4)脑部CT检查:对脑瘤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对病变大小、形态、数目、位置、密度和性质易于显示,且解剖关系明确,是目前脑瘤的主要诊断方法。

    (5)磁共振咸像(MRI):显示出绝大多数的颅内肿瘤及瘤周水肿,可精确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它是CT的一个重要附加检查手段,特别是对紧靠骨的颅底、脑干的肿瘤,如天幕上良性星形细胞瘤可显示自质异常,弥补了CT无异常发现的漏诊,因此,MRI更适于早期诊断。

    (6)生化测走:对垂体瘤病人,尤其是垂体前叶激素分泌过多的病人,可通过血生化检查而予以证实。可分别检测泌乳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以明确垂体病性质,其中以泌乳素瘤最常见,约占50%,其次是生长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脑瘤的诊断,以往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体征、神经系统检查、x线头颅摄片的阳性结果,目前采用头颅CT检查或磁共振成像,其检出率在90%以上,可高达99.7%,有助于本病的早期发现。诊断脑瘤必须包括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才能综合判断,决定有效的治疗措施。


治疗方法
 
    1.中国中医治疗

    中医对脑瘤的治疗,在古医藉中尚无专论,于20世纪70年代后有零星报道,对脑膜瘤、胶质瘤、颅咽管瘤、垂体腺瘤有一定效果,治则分为二类,一类主用化痰祛瘀软坚消症之法,针对脑瘤之病理,一类主用益气滋阴扶正之法,照顾病人的正气,兼用对症治疗的药物。目前主要使用于下列3种情况:一是作为手术、放疗、化疗后的辅助治疗,主要是恢复病人元气,减少和防治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二是为不宜进行手术治疗者,由于脑瘤进展延时已久,待明确诊断时已失去手术机会,或垂体腺瘤有一定手术难度,中药作为主帅予以诊治;三是对症处理,针对病人的主要症状选方遭药,从而缓解症状。

    (1)药物治疗

    1)痰湿内阻证。

    主证:头痛昏晕,呕吐痰涎,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痰多胸闷,舌强语蹇,或兼半身不遂,甚则神昏癫狂,舌苔黄腻,脉弦细或弦滑。

    治法:化湿祛痰,软坚散结。

    方药:昆藻二陈汤[《新中医》1989;(5):40],昆布、海藻各18g,法半夏、茯苓、陈皮、夏枯草、天葵、括蒌仁各10g,砂仁、甘草各6g。

    化痰息风基本方[《中医杂志》1988;(1):26]:半夏、南星、夏枯草、石菖蒲、僵蚕、生牡蛎、地龙、蜈蚣、猪茯苓、蟾酥、地鳖虫、天龙。

    头痛剧烈加川芎、全蝎粉;视物模糊加枸杞、菊花、决明子、青葙子;咳痰不爽加海浮石、海蛤壳、瓦楞子、猫爪草;偏瘫加黄芪、赤芍、当归;畏寒肢冷加附子、肉桂、炮姜、小茴香、吴茱萸;阳痿不举加菟丝子、仙灵脾、仙茅;月经闭结加当归、川芎、王不留行、穿山甲;夜寐不安加朱灯芯、远志、朱砂;恶心呕吐加木香、竹茹、陈皮、九香虫、旋复花;阴虚潮热加北沙参、石斛、龟板、鳖甲、生地;脘闷纳呆加陈皮、焦楂曲、薏苡仁、鸡内金;形赢体虚加黄芪、太子参、当归、生地、麦冬。

    分析:二陈汤为治痰之总剂,诚如朱丹溪曰:“二陈汤,一身之痰都治管。”再纳昆布、海藻二味化痰散结、消瘤除病之剂,陡增其化痰祛湿之功。从药理研究,昆布、海藻能使病态的组织崩溃和溶解,故用治脑瘤奏效。处方之中以半夏、南星燥湿化痰散结为君药,兼治头痛、眩晕,再伍以石菖蒲开窍辟浊,生牡蛎潜镇散结,均主治巅顶之患,再加上虫类搜剔之药,以扫颅内之秽浊痰结兼以熄风解痉。全方从风、热、痰、瘀诸方全面顾及脑瘤的诸多症状,且又随症加味,以解其未尽之职,故治脑瘤取效,据文献报道胶质瘤5年生存率达91.7%。

    2)痰瘀交阻证。

    主证:头痛昏胀,眩晕目胀,视觉障碍,步态不稳,呕吐痰涎,肢体麻木,或见瘫痪,言语蹇塞,或见失语,神识欠清,舌苔薄腻,舌质紫暗,舌下青筋暴露,脉弦细或弦滑。

    方药:通络散结方[《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4;(3):31],全蝎、蜈蚣、丹参、川芎、僵蚕、地龙、半夏、钩藤、白术、天麻、天葵子、夏枯草、贝母、女贞子、枸杞子、云雾草、分心木等。

    头痛甚者加藁本、蔓荆子、白芷、菊花;呕吐者加姜竹茹、姜半夏;视力障碍者加蕤仁、青葙子、密礞花、石决明、石斛夜光丸等;颅内压增高,选加石楠叶、葶苈子、通草、葛根、桑白皮、车前草、川牛膝;便秘替加大黄蜃虫丸或番泻叶;多饮多尿选加生地、花粉、石斛、桑螵蛸、龟板、远志等;多汁者加襦稻根、浮小麦、碧桃干、橹豆衣等;气血津液亏损者酌加太子参、炙黄芪、生熟地、黄精、玉竹、枸杞子、虎杖根、薏苡仁、赤豆等。

    分析:本方是在《医学心悟》半夏天麻白术汤的基础上加活血祛瘀、熄风止痉诸药组成。《脾胃论》曰:“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治。”“目艮黑头旋,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再加白术可绝生痰之源;丹参、川芎为活血化瘀之要药,丹参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称,川芎又可上达巅顶,活血兼以行气;全蝎、蜈蚣、僵蚕、钩藤等为《证治准绳》撮风散之主药,祛风止痉,解毒散结,合而化痰祛瘀,熄风解痉消瘤。再佐贝母、天葵子、夏枯草化痰软坚散结,女贞、枸杞滋养肝肾,生精填髓,又添民间治疗肿瘤的云雾草、分心木,兼顾证候及病理。

    3)肝胆实热证。

    主证:头胀头痛,痛不可忍,烦躁易怒,面红目赤,或睛突视昏,伴口昔咽干,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滑或弦数。

    治法:平肝泻火,清热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古今医方集成》)加减,龙旭草10g,黄芩铯,栀子8g,泽泻10g,木通6g,车前子10g,当归10g,生地15g,甘草8g。

    头痛剧烈加藁本、蔓剂子;湿重加贝母、南星、半夏、昆布、海藻;血瘀加丹参、赤芍、桃仁;眩晕加珍珠母、生牡蛎、夏枯草;软坚加天葵子、黄药子、水红花子等。

    分析:本方貌似为脑瘤的头痛诸症所设,实则也是针对脑瘤的病机,中医认为热毒内蕴可形成肿瘤,因血遇火则凝,津液遇火则灼液成痰,气血痰浊壅阻于脑,脑瘤遂成,本方以龙胆草、黄芩、栀子清泻肝胆实热;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而出,以缓头痛之势,并消痰瘀生成之由,纳当归、地黄益阴养血和肝,使泻中有补,疏中有养,祛邪扶正兼顾。再随证加味,更佐本方治疗脑瘤之一臂之力。原方中有柴胡一味,古有“柴胡劫肝阴”之说,且柴胡有上行之势,对本病不利,故删之。

    4)肝风内动证。

    主证:抽搐震颤,神志朦胧,反应迟钝,或昏迷不省人事,语蹇流涎,或牙关紧闭,视物不清,或视物模糊,或伴舌体喁斜,半身不遂,舌苔薄净,舌质边红,脉弦细数。

    治法:镇肝患风,滋阴涵木。

    方药: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羚羊角粉0.3g,钩藤10g,桑叶6g,川贝母8g,竹茹12g,生地黄15g,菊花8g,白芍10g,茯神10g,甘草3g。

    头昏目眩可加牛膝、自蒺黎、天麻;震颤可加珍珠母、石决明、威灵仙;肝阴不足可加玄参、麦冬、石斛;心烦不宁可加远志、枣仁、生牡蛎;痰多加半夏、陈胆星、莪术;神昏不清可加菖蒲、郁金或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等。

    分析:本方以羚羊角、钩藤熄风止痉为主药,二药均有明显的解热镇痛、止痉、镇静作用。又取桑叶、菊花以协助清热熄风明目,更缓病势,再用自芍、生地滋养肝阴以柔肝舒筋,消其风热之源,兼以贝母、竹茹清热化痰、茯神宁心安神以解其痰浊迷蒙心窍之态,故对缓解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具有较好的效果。

    5)气滞血瘀证。

    主证:头痛脑胀,面色晦暗,视力减退,嗳气呕恶,口干唇青,胸闷气短,舌质暗紫,边有瘀斑,脉来细涩。

    治法: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加减。麻黄3g,附于3g,川芎15g,细辛3g,干漆10g,五灵脂10g,当归20g,丹参20g,蜈蚣5条,昆布10g,海藻10g,藁本30g,蔓荆子20g,白芥子15g。

    分析:本方原为《伤寒论》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之证。今移用于治脑瘤气滞血瘀证,乃是取本方麻黄、附子温经散寒,细辛通阳利窍,以行气活血为动力,既疏通血脉,以供脑之血液供奉,又软坚以化有形之物以消瘤,且方中纳入丹参、川芎、当归活血之剂,干漆、五灵脂破瘀之品,再佐以昆布、海藻、白芥子以化痰软坚,蜈蚣通络搜剔消症,取藁本、蔓荆子以引诸药上行头目,以达病灶巢穴,合而消之,以消脑瘤。

    6)肝肾阴虚证。

    主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两目干涩,烦躁易怒,神志蒙昧,甚则抽搐,舌红苔少,脉细而弦。

    治法:滋阴潜阳,柔养肝肾。

    方药: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加减,鳖甲、牡蛎、龟板、生地、白芍、麦冬、阿胶、火麻仁、炙甘草、天竺黄、川贝、天麻、紫雪丹(冲)。

    头痛剧烈者,先用西黄、紫雪丹冲服,再服上方;痰浊上攻者,用吴茱萸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症状缓解后,用杞菊六味加高丽参、天麻、麦冬、石决明等调理。

    分析:本方原为治疗温病日久伤阴育阴潜阳之剂,用治脑瘤己呈阴虚肾水亏耗不能上济心火之证,主用鳖甲、龟板、牡蛎三甲既育阴扶正,又潜阳以祛邪,从药理分析龟板、鳖甲能抑制结缔组织增生而可消结块,牡蛎软坚消瘤,均可针对脑瘤的病理,且生地、芍药、麦冬滋阴填精补益脑髓,再助川贝、天竺黄化痰以达邪,天麻镇静止痉以缓其症,若头痛,痰浊尤甚者,则加西黄、紫雪丹及半夏加茯苓汤等以助之,以祈缓解症状,然本证多见于脑瘤中晚期,故症缓之后尚需杞菊地黄汤等善后。

    7)脾虚痰蕴证。

    主证:头眩头痛,嗜睡神疲,或神昏迷蒙,视物模糊,纳少脘闷,口淡口腻,呕恶时作,面色萎黄无华,或晦黯虚浮,便溏或粘,舌苔腻垢,脉沉濡滑。

    治法:益气健脾,化痰软坚。

    方药:芪术双苓汤[《中医杂志》1993;(2):121]。炙黄芪30g,自术10g,茯苓10g,土茯苓30g,制半夏10g,紫菀15g,昆布15g,海藻15g,夏枯草10g,车前草10g,海浮石30g,南沙参15g,川断10g。

    痰浊明显,选加胆南星、远志、菖蒲、牡蛎、山慈姑,全瓜蒌等,血瘀严重加当归、川芎、丹参、自芷等,脾虚肾亏加党参、桑寄生、仙灵脾等。同时每日酿用补中益气丸,每次9g,每日3次;小金片,每次3片,每日3次。

    分析:本方以黄芪、白术扶正健脾为君药,茯苓化痰利湿,土茯苓化湿热解毒为辅药扶正祛邪并举,主用于脑瘤见阳虚体弱之症者,再以半夏、紫菀、车前化痰利水,昆布、海藻、夏枯草、海浮石软坚消症,以解脑瘤之苦。然本证已是正虚见证为主,故需配用补中益气丸以匡正,痰瘀诸症明显者,分别加味以助本方化痰祛瘀之力,并以小金片软坚消瘤以祈药到病除。

    

    (2)针灸治疗

    1)毫针疗法。

    取穴:百会DU20、内关PC6、风池GB20、中脘RN12、足三里ST36。

    分析:百会DU20、风池GBz0是治疗头痛、头风的要穴,内关PC8、中脘RN12、足三里ST36是治疗脾胃病止呕的要穴。本组取穴是针对脑瘤之头痛、呕吐两大主症而设。据动物实验,针刺风池、足三里,对家兔实验性脑震荡引起的颅内压升高有下降作用。主治脑瘤伴有颅内压增高症者。

    2)灸法。

    取穴:百会DU20、哑门DU15、太阳Ex-HN5、涌泉KI1。

    作用:温经止痛,活血通络,补肾益脑。

    操作:取麝香、艾叶、一枝蒿、梅片等,共为极细末,均匀地调涂于锡纸上,使其产生热能,然后迅速对准所选穴位,每穴3~5壮,隔日施灸1次。

    分析:本灸法可促使脑血管扩张,脑血流流量增加,脑血管弹性增强,从而改善大脑的生理功能。

    

    (3)气功疗法

    以气功冶法用治肿瘤,据研究,癌细胞以无氧代谢为基本方式,属厌氧细胞。患者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中练功,大量吸入新鲜氧气,就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通过练功吸氧,又可使血液中的环磷酸腺苷(cAMP)升高,pH值向偏碱转化,从而改变了癌细胞偏酸性的代谢环境,起到控制和消灭癌细胞的作用。

    郭林新气功及气功病灶功。

    练功要求:

    1)郭林新气功的自然行功:早晨自然行功30~45分钟,休息15分钟。升降开合8个,吐音功。特快功15~20分钟,休息15分钟。中度快功15~20分钟,休息15分钟。—、二、三步点各15~20分钟,休息。下午加练自然行功、特快功、中快功。

    2)气攻病灶功:在培养真气成熟的基础上,吸气时意念真气由丹田运于脑部病灶处,呼气时将病气由百会泄出,一吸一呼,周而复始,每次练30~50分钟左右,在休养期间每天练2~3次。在复工上班后,每天练1次以资巩固。

    3)外气组场治疗及个别调理相结合:练功要求:由气功医师给病人发放外气,同时根据不同病种、不同病变部位,局部发入外气为个别调理。每次治疗1~2小时,一般15~30次为1疗程。治疗前由气功师带领病人练功约30分钟以调动患者的内因,使内因与外因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4)药膳疗法

    1)核桃枝煮鸡蛋:核桃枝250g、鸡蛋1只。将核桃枝鸡蛋同煎煮,蛋熟后将蛋壳捣破,使汤汁进入蛋白,如同煮茶叶蛋一样,服食鸡蛋与汤汁,每日吃鸡蛋2-3只,汤汁可续煮鸡蛋,至无药汁时弃之,需长期服用。

    分析:《本草便枝》曰:“鸡子黄外白,入心肺,宁神定魄,和合熟食,亦能补益脾胃。”今合核桃汁,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故本药膳方是以鸡蛋固本扶正,以核桃枝祛邪托毒,治疗脑瘤圭要适用于术后,对延缓脑瘤复发有效。

    2)魔芋汤:魔芋30g,苍耳草、贯众各30g,蒲黄根、七叶一枝花各15g。先煎魔芋2小时,再加入其他药物煎汤,滤取清汁服用,每日1剂,20次为一疗程。

    分析:魔芋具有化痰行瘀、解毒消肿作用,是治疗脑部癌肿的单方。其所加诸药清热解毒,消肿活血,抗瘤抑瘤,更助魔芋治疗脑瘤之效。

    

    2.中国朝医治疗

    朝医对脑瘤的治疗,一般而论脑瘤是归属于内形性瘤的范畴,又可分为可治和不可治二类,可治的就是早期发现,在二期以内的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根据人的体质和性情分别投药。在二期以内的治疗方剂有发汗汤、解毒汤、治热导痰汤等。

    1)发汗汤:麻黄16g,桂皮12g,石膏16g,杏仁6g,甘草4g,生姜5片,葱白1个。

    2)解毒汤:黄连、天花粉、葛根、熟地各8个,人参、五味子、桔梗、枳壳、川芎、白术、白芍、石膏、知母、贝母、甘草、泽泻各4g,生姜3片。

    3)治热导痰汤:知母4g,半夏铯,南星、桔皮、枳壳、赤茯苓、甘草、羌活、白术、远志、石菖蒲、黄连、黄芩、干姜、肉桂、双花、竹茹各4g,生姜3片。


上一篇:- 唇癌 -
下一篇:- 皮肤癌 -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