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 - 流行性感冒 -

发表时间:2021/6/26  浏览次数:278  
【概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伟染病。本病初起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症状并不严重。临床表现为急起高热,畏寒、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体温可达39℃~40℃,一般持续2天~3天渐退。随着全身症状逐渐好转,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逐渐明显。
    现代针灸治疗本病首见于1957年[1]。从1958~1962年间公开发表的类似文章达15篇。包括预防、治疗及对不同症候、不同阶段治疗等,剌灸方法有针剌、灸法、刺血、穴位注射、剌激神经等,且有多达240例的大样本报道[2]。但之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再未见有关资料出现。近十余年来,虽有一定数量的针灸治疗流感的论文发表,但无论在观察方法、剌灸技术及样本数量上都未能超出上一世纪的50年代。有关机理的研究更为鲜见。应该说,针灸对本病的防治是有很大的潜力,流感又是最为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希望能引起重视。

【病因病机】

【辩证分型】

【治疗】
    (一)综合法
    1.取穴
    主穴:大椎、足三里、风池、曲池、耳尖。
    配穴:风门、肺俞、印堂、合谷、鼻通。
    2.治法
    初期以主穴为主,后期多用配穴。每次取4~5穴。大椎穴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浅出血,再拔火罐,出血量在5ml左右。然后,再沿脊柱从大椎至命门间两侧膀胱经区,来回拔走罐1~2遍。耳尖穴剌血,挤出10余滴。足三里穴,针剌 得气后用提插捻转补法,余穴用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不计疗程。
    3.疗效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体温恢复正常,各种症状体征消失;有效:体温。各种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未见明显改变者。
    以上法共治186例,结果:显效106例,有效1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89.8%[3]
    (二)体针
    1.取穴
    主穴:大椎、足三里。
    2.治法
    患者取侧卧位,双腿屈曲,用力以手抱头,使颈部和胸部最大限度地向前弯曲。医者一手持毫针向大椎穴徐徐刺入0.5寸~1.5寸,另一手以大椎穴下方沿脊柱至尾部施以循按手法,然后行透天凉手法。捻针5分钟~10分钟,捻转时腰脊或尾骶部产生凉意为宜,捻转后留针15分钟后出针。然后毫针直刺足三里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后出针。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共治疗初发流感32例,经1~3次治疗后,按上述评定标准,结果:显效28例,有效4例,有效率100%[4]
    (三)其他措施
    1.本病宜早期发现和预防。流行期间,应减少集体活动。
    2.及早卧床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感染。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宋××,男,46岁,长春市第二服装厂工人。1988年11月22日8时初诊。
    主诉:头痛,周身痛,发烧1天。
    病史:自昨日中午寒战后高热,头痛,周身关节酸痛,鼻流清涕,声重流泪,在卫生所服解热镇痛药,汗后头痛略轻,但高热持续不退。昨夜体温持续40℃,神昏谵语,汗多,烦躁,服药打针未效。
    检查:体温39.6℃,血压13.3/8kPa(100/60mmHg),急性病容,全身汗多。内科、神经科检查均未见器质性损害征象。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数。
    诊断:流行性感冒。
    治则:清热解毒,调和营卫。
    取穴:大椎、至阳、曲池、合谷、昆仑、膈俞、风门、阿是穴。
    治法:(1)挑刺:在背部寻找皮肤瘀血点4处,与膈俞穴,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挑破表皮,剥离并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局部消毒后,覆盖敷料。   (2)毫针:用26号粗毫针强刺大椎、至阳,针刺时使针感向下传导,再刺曲池、合谷、昆仑、风门,用强刺激手法。均留针15分钟。(3)拔火罐:大椎、至阳、风门,起针后闪火拔罐7~8分钟,起罐后拭去血迹。
    按上法取穴治法15分钟许,患者渍渍冷汗,顿时降温2℃,至中午体温恢复正常,调养2日,六脉和缓而愈。
    (李一清医案)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立早等.针灸治疗42例流行性感冒之综述.中医杂志,1957;(10):545
    [2]李雨时.针剌治疗流感240例.浙江中医杂志,1959;4(2):42
    [3]骆燕宁等.针灸配合剌络放血、走罐治疗西南非流感189例.中国针灸,2001;21(2):105
    [4] 王昌友.针刺大椎、足三里穴治疗流行性感冒.中国针灸,2000;20(2):127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