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月浑子

发表时间:2021/6/25  浏览次数:274  
【出处】阿月浑子始载于《本草拾遗》,云:阿月浑子……生西国诸蕃,云与胡榛子同树,一岁棒子,二岁浑子也。《纲目》亦录着,引《海药本草》云:按徐表《南州记》云:无名木生岭南山谷,其实状若榛子,号无名子,波斯家呼为阿月浑子也。《纲目拾遗》亦录着,其云与榛子同类。以上所述即与本品相符。
【拼音名】ā Yuè Hún Zǐ
【别名】胡棒子、无名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阿月浑子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stacia vera L.
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成熟的果实,晒干备用。
【原形态】阿月浑子 落叶小乔木,高5-7m。小枝粗壮、圆柱形,具条纹和小皮孔,被微柔毛或近无毛;幼枝常被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通常具3小叶,稀5小叶;叶柄上面平,无翅或具狭翅;小叶无柄或几无柄,叶卵形或阔椭圆形,长4-10cm,宽2.5-6.5cm,顶生小叶较大,先端钝或急尖,具小尖头,基部阔楔形、圆形或截形,侧生小叶基部常不对称,全缘,叶上面无毛,叶下面疏被微柔毛,革质。花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长4-10cm,花序轴及分枝被柔毛,具条纹,雄花序宽大,密集;雄花花被3-5,长圆形,大小不等,雄蕊5-6;雌花花被3-5,长圆形,膜质,边缘具卷曲睫毛;子房无柄,长圆形,长约lmm,花柱长约0.5mm。核果卵形或长椭圆形,果柄长约3cm,果较大,长约2cm,宽约1cm,先端急尖,具细尖头,成熟时黄绿色至粉红色。花期3-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我国新疆有栽培。
资源分布:产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前苏联西南部及南欧。
【性状】
性状鉴别 果实呈卵形或广卵形,稍扁,长1.3-2.2cm,宽约lcm,棕黄色至紫红色,先端尖,基部截形,有果柄残痕,表面有纵行略扭曲的棱条纹和断续的点状突起,果皮易开裂;果核长1.2-2cm,卵圆形或椭圆形,先端尖,光滑,灰白色,果壳坚硬,厚约lmm。种子表皮呈灰棕色或带紫红,基部种脐呈长方形疤痕状,痕长约3mm,内部绿色至淡绿色。气微,味微甘香。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种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呈长方形;下为1-2列巨细胞;颓废的薄壁细胞常破坏模糊,并散在螺纹导管,直径约10μm,子叶细胞多角形,含油滴和糊粉粒。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温肾;暖脾。主肾虚腰冷;阳痿;脾虚冷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上一篇:安徽刺黄柏
下一篇:阿魏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