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看”病
发表时间:2021/6/24 浏览次数:370
中医怎么看病实在是个有趣的问题。大家都晓得中医有望、闻、问、切之说,关于中西医,已故的中医理论大家任应秋教授曾有一个妙喻,他说,好比现代交通发达,有飞机、轮船、汽车、火车,但也有小毛驴在爬山路。西医再科学,再现代化,也代替不了中医这匹小毛驴。仔细想来,自动化机械有机械力学的原理,小毛驴爬山负重有生物学原理,各有各的科学原理。因此,中医与西医,不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分野,而是研究对象、方法、和策略的分野。那麽中医的辨证辨的究竟是什麽?证指的是什麽?总的来说就是人体生理状况(活动)所出现的偏差(失衡)。人体生理状况由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来表述,这就是中医辨证的八纲。人体生理活动的场所主要在五脏六腑和经络,所以又分赃腑辨证和六经辨证。就是辨明五脏六腑和六经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在哪一方面出现了失衡(偏差)。比如结肠炎,中医辨证为脾肾虚寒,辨证论治则是补脾肾之阳。着凉发烧中医辨证为太阳伤寒,治疗则为解表散寒。这里并不用对症的消炎止泻和退烧杀菌药物,但疗效显著。为什麽,人从生下地到活到七八十岁,一直在各种各样数不清的细菌、病毒的包围中生活着,人怎麽活下来的,不是靠每天吃药杀死病毒细菌活下来的。而是人体自身有消灭入侵者的能力。如果感染上了病,一定是生理状况出了偏差,降低了消灭入侵者的能力。所以中医治疗的原则就是,纠正生理活动的偏差,恢复人体自身消灭入侵着的能力。
调整自身力量,依靠自身力量消灭入侵者,同样适用于非典的辨证施治。非典的初期症状基本是典型的太阳伤寒证(解表散寒)。通过解表散寒,恢复了人体生理活动机能,人自己就能消灭流感病毒,同样人自己也能消灭非典病毒。中国人常说两条腿走路所以没必要死等抗非典药物的研制。用清热解毒中药治疗非典,在辨证上就错了,是不会有好的疗效的。
有人说:中医是治病的人,西医是治人的病。也有人说:中医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西医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说法过于尖刻了,不过中医重视宏观的森林,西医重视微观的树木,倒也是事实。
西方人用分析还原的方法看待问题,中国人用整体思辩的方法看待问题。中医把人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体小宇宙,宇宙大人体。在中医看来,人体内部是一个整体,人体与外部环境也是一个整体。人体内部的各结构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各功能之间是互相协调、互相影响的。人和自然环境之间也是密切关联的,中医历来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联系,重视季节、昼夜、地理环境等对人体的影响。反映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东方思想。这种整体思想贯串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治疗和养生等所有领域。
对待疾病,中医学是辨别证,西医学是辨别病。证是整体的、宏观的森林,病是具体的、微观的树木。过去,中医在没有现代科学知识和精密的检验仪器的情况下,发明了一套独特的诊断、治疗疾病的方法─-辨证。首先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收集病人反映出来的客观信息,然后根据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一总纲领,对脏腑、气血以及六经、三焦、卫气营血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以寻找病证的根源和病变的本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最后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这一过程,中医称之为辨证。根据辨出的证,然后就可以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方剂。
神医华佗曾给两个都患了头痛身热、症状完全相同的病人看病,在给他们开方时,一个用了泻下药,一个用了发汗药。有人大惑不解地问华佗:为什么同样症状却要开出了不同的药方?华佗说:他们两个人一个是内实证,一个是外实证,所以要用不同的治法。到了第二天,两个人的病全都好了。在中医看来,不同的病症,可以是同一个证,也就可以采用同一治疗方法;相同的病症,可以是不同的证,也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临床医学经典。它系统创立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其中以六经辨证治疗伤寒,以脏腑辨证治疗杂病的,使中医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辨别病证是不是准确,直接关系到用药处方的效果。
当代名医蒲辅周先生,曾治疗两个消化性溃疡的病人。一位38岁的男子,有胃溃疡和胃出血史,近期由于劳累过度,加上路遇大雨,喝了一点冷葡萄酒,突然吐血不止,急忙送到医院治疗,经西医治疗两天后,大吐血仍没有停止,恐怕引起胃穿孔,决定立即手术。患者家属有顾虑,半夜请求蒲辅周处方止血,蒲老用张仲景的侧柏叶汤三味药让病人煎服。第二天,病人吐血渐止。蒲老在前方基础上,加了西洋参、三七,又调理了几次。治好了病人的溃疡病,以后没有再复发。又有一位42岁男子,患有十二指溃疡已经13年,大便潜血阳性,脘腹疼痛,空腹时更是疼痛难忍。曾找过多位中医诊治,都没有什么效果。后来请蒲老治疗,蒲老给他开了张仲景的四逆散合左金丸,后又进行几次药物加减,彻底治好了他的溃疡病。
这两个病例,都属于西医所说的消化性溃疡病,但蒲老根据不同的病情,区分两者属于不同的证,一个是胃寒血瘀伤络证,一个是肝胃不调兼湿热证,所以分别用了温通胃阳、消瘀止血和疏肝和胃、清利湿热的方法,因此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中医看病是直观的、形象的,重视直觉体悟的认知方法。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不是从解剖形态出发,而是从功能出发。与动态功能相比较,实体的结构形态是不重要的。比如说中医讲脏象而不讲脏器,讲气阴阳而不讲形,讲经络而不讲神经。中医很多概念只代表功能,不一定非有实体结构,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脏象、气、阴阳、经络主要是通过直觉体悟感知的,不是由实证、实验方法得出的。脏象的生理结构与人体实际解剖部位并不相同,而是指功能相同、时空节律形态具有同步性、全息性和一组动态结构。如中医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左肝右肺,这并不是指肝在左边、肺在右边,而是指左与肝都具有上升的阳性功能,右与肺都具有下降的阴性功能。经络主要是循经感传的认知固化的产物。中医在诊断、辨证上更体现了这一特点。望闻问切四诊是一套由表知里的诊断方法,通过对脏器经络的功能性变化的感知,把握疾病发生病因、病变机理。中医诊断辨证是否高明与这个医生认知、感悟能力的高低有密切关系。
一些心脏病患者凌晨三四点醒了就再也睡不着了,这是因为三四点正当寅时,一年之中正月建寅,是万物复苏生发的开始,一日之中寅时身人体也是各部开始由静转动,各部分对血的需求量都开始增加,从而加重了心脏的负担,这就是许多心脏病患者死于凌晨三四点的原因(西医大概也不懂为什麽死于这个时间)。由于各部位对血的需求量增加,相应的脑子得到的血减少了,脑中血清素少了,就造成了失眠。但是喝一杯浓咖啡后,很快又睡着了。咖啡是公认的兴奋剂,怎麽倒变成了安眠剂了呢,对此西医是不懂也决不相信的。咖啡起兴奋作用这没错,但西医不懂咖啡味苦,苦入心,它首先兴奋了心脏,增加了脑的供血量,从而增加了脑中的血清素,所以就又睡着了。以西医的病理药理为指导提取有效成分的中药制剂,就是实实在在的消灭中医了。中医的病理药理都不存在了还有中医吗,这样的中药怎麽还能叫中药呢!取消了中医的病理、药理,消灭的不仅仅是中药而是整个中医。这是明摆着的道理。
现在感冒、流感已是老百姓承受不了的灾难,最少要花几百元,动辄上千元。本来按传统中医理论、经典方剂治疗,不超过三剂药,用不了两元钱,就好了。近两年我为亲戚朋友治疗流感都是如此,而且多数只吃了一付药、不到五毛钱就好了。那为什麽非要叫老百姓花几百元上千元,而且一个星期都退不了烧呢?原因是认为传统中医说感冒是因为着凉,治疗原则是解表散寒不科学。什麽是凉,找不着物质基础,做不出定量分析。几千年中国老百姓凭经验总结出,着凉就容易感冒、发烧,英文中没有感冒这个词汇,就叫着凉,(got cold)。可见外国人从古代也就认为感冒和着凉密切相关。感冒、流感是因为感染了细菌、病毒这没错,但着凉总不失为诱因。因着凉伤害了人体的抗病机能而导致感染细菌、病毒,总是应该去研究的。不去研究就把中医的理论、治则一棍子打死,总不是科学的态度。硬说中医花几毛钱、不超过两元钱,三天之内就能治好病的理论和治则说成是落后的和不科学的,而花上千元、一个星期都退不了烧的反而是先进的科学的,无论如何是说服不了人的。
现在医院遇到感冒就给打点滴抗生素,连中医医院也如此。感冒本来是着凉引起的,你不给散寒反而往血管里注入低于体温二十左右度的凉水,这不仅使表寒未散还给增加了里寒,这就难怪一个星期都退不了烧了。这种治疗不但使患者多受好几天罪,造成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更严重的是有的因几天连续往血管里注入凉水而引起了肺炎,有的(特别是老年人)因凉水使血管收缩、血液温度降低,还会造成脑血栓。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现在连中医医院都用点滴抗生素治感冒,这就是某些当权者追求的中医现代化、科学化。这一化就不能还叫中医了!这是实实在在的消灭中医。把中医的高疗效低费用,改造成低疗效高费用叫做实现了现代化,这究竟是在干什麽!
调整自身力量,依靠自身力量消灭入侵者,同样适用于非典的辨证施治。非典的初期症状基本是典型的太阳伤寒证(解表散寒)。通过解表散寒,恢复了人体生理活动机能,人自己就能消灭流感病毒,同样人自己也能消灭非典病毒。中国人常说两条腿走路所以没必要死等抗非典药物的研制。用清热解毒中药治疗非典,在辨证上就错了,是不会有好的疗效的。
有人说:中医是治病的人,西医是治人的病。也有人说:中医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西医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说法过于尖刻了,不过中医重视宏观的森林,西医重视微观的树木,倒也是事实。
西方人用分析还原的方法看待问题,中国人用整体思辩的方法看待问题。中医把人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体小宇宙,宇宙大人体。在中医看来,人体内部是一个整体,人体与外部环境也是一个整体。人体内部的各结构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各功能之间是互相协调、互相影响的。人和自然环境之间也是密切关联的,中医历来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联系,重视季节、昼夜、地理环境等对人体的影响。反映了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东方思想。这种整体思想贯串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治疗和养生等所有领域。
对待疾病,中医学是辨别证,西医学是辨别病。证是整体的、宏观的森林,病是具体的、微观的树木。过去,中医在没有现代科学知识和精密的检验仪器的情况下,发明了一套独特的诊断、治疗疾病的方法─-辨证。首先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收集病人反映出来的客观信息,然后根据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一总纲领,对脏腑、气血以及六经、三焦、卫气营血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以寻找病证的根源和病变的本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最后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这一过程,中医称之为辨证。根据辨出的证,然后就可以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方剂。
神医华佗曾给两个都患了头痛身热、症状完全相同的病人看病,在给他们开方时,一个用了泻下药,一个用了发汗药。有人大惑不解地问华佗:为什么同样症状却要开出了不同的药方?华佗说:他们两个人一个是内实证,一个是外实证,所以要用不同的治法。到了第二天,两个人的病全都好了。在中医看来,不同的病症,可以是同一个证,也就可以采用同一治疗方法;相同的病症,可以是不同的证,也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临床医学经典。它系统创立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其中以六经辨证治疗伤寒,以脏腑辨证治疗杂病的,使中医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辨别病证是不是准确,直接关系到用药处方的效果。
当代名医蒲辅周先生,曾治疗两个消化性溃疡的病人。一位38岁的男子,有胃溃疡和胃出血史,近期由于劳累过度,加上路遇大雨,喝了一点冷葡萄酒,突然吐血不止,急忙送到医院治疗,经西医治疗两天后,大吐血仍没有停止,恐怕引起胃穿孔,决定立即手术。患者家属有顾虑,半夜请求蒲辅周处方止血,蒲老用张仲景的侧柏叶汤三味药让病人煎服。第二天,病人吐血渐止。蒲老在前方基础上,加了西洋参、三七,又调理了几次。治好了病人的溃疡病,以后没有再复发。又有一位42岁男子,患有十二指溃疡已经13年,大便潜血阳性,脘腹疼痛,空腹时更是疼痛难忍。曾找过多位中医诊治,都没有什么效果。后来请蒲老治疗,蒲老给他开了张仲景的四逆散合左金丸,后又进行几次药物加减,彻底治好了他的溃疡病。
这两个病例,都属于西医所说的消化性溃疡病,但蒲老根据不同的病情,区分两者属于不同的证,一个是胃寒血瘀伤络证,一个是肝胃不调兼湿热证,所以分别用了温通胃阳、消瘀止血和疏肝和胃、清利湿热的方法,因此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中医看病是直观的、形象的,重视直觉体悟的认知方法。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不是从解剖形态出发,而是从功能出发。与动态功能相比较,实体的结构形态是不重要的。比如说中医讲脏象而不讲脏器,讲气阴阳而不讲形,讲经络而不讲神经。中医很多概念只代表功能,不一定非有实体结构,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脏象、气、阴阳、经络主要是通过直觉体悟感知的,不是由实证、实验方法得出的。脏象的生理结构与人体实际解剖部位并不相同,而是指功能相同、时空节律形态具有同步性、全息性和一组动态结构。如中医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左肝右肺,这并不是指肝在左边、肺在右边,而是指左与肝都具有上升的阳性功能,右与肺都具有下降的阴性功能。经络主要是循经感传的认知固化的产物。中医在诊断、辨证上更体现了这一特点。望闻问切四诊是一套由表知里的诊断方法,通过对脏器经络的功能性变化的感知,把握疾病发生病因、病变机理。中医诊断辨证是否高明与这个医生认知、感悟能力的高低有密切关系。
一些心脏病患者凌晨三四点醒了就再也睡不着了,这是因为三四点正当寅时,一年之中正月建寅,是万物复苏生发的开始,一日之中寅时身人体也是各部开始由静转动,各部分对血的需求量都开始增加,从而加重了心脏的负担,这就是许多心脏病患者死于凌晨三四点的原因(西医大概也不懂为什麽死于这个时间)。由于各部位对血的需求量增加,相应的脑子得到的血减少了,脑中血清素少了,就造成了失眠。但是喝一杯浓咖啡后,很快又睡着了。咖啡是公认的兴奋剂,怎麽倒变成了安眠剂了呢,对此西医是不懂也决不相信的。咖啡起兴奋作用这没错,但西医不懂咖啡味苦,苦入心,它首先兴奋了心脏,增加了脑的供血量,从而增加了脑中的血清素,所以就又睡着了。以西医的病理药理为指导提取有效成分的中药制剂,就是实实在在的消灭中医了。中医的病理药理都不存在了还有中医吗,这样的中药怎麽还能叫中药呢!取消了中医的病理、药理,消灭的不仅仅是中药而是整个中医。这是明摆着的道理。
现在感冒、流感已是老百姓承受不了的灾难,最少要花几百元,动辄上千元。本来按传统中医理论、经典方剂治疗,不超过三剂药,用不了两元钱,就好了。近两年我为亲戚朋友治疗流感都是如此,而且多数只吃了一付药、不到五毛钱就好了。那为什麽非要叫老百姓花几百元上千元,而且一个星期都退不了烧呢?原因是认为传统中医说感冒是因为着凉,治疗原则是解表散寒不科学。什麽是凉,找不着物质基础,做不出定量分析。几千年中国老百姓凭经验总结出,着凉就容易感冒、发烧,英文中没有感冒这个词汇,就叫着凉,(got cold)。可见外国人从古代也就认为感冒和着凉密切相关。感冒、流感是因为感染了细菌、病毒这没错,但着凉总不失为诱因。因着凉伤害了人体的抗病机能而导致感染细菌、病毒,总是应该去研究的。不去研究就把中医的理论、治则一棍子打死,总不是科学的态度。硬说中医花几毛钱、不超过两元钱,三天之内就能治好病的理论和治则说成是落后的和不科学的,而花上千元、一个星期都退不了烧的反而是先进的科学的,无论如何是说服不了人的。
现在医院遇到感冒就给打点滴抗生素,连中医医院也如此。感冒本来是着凉引起的,你不给散寒反而往血管里注入低于体温二十左右度的凉水,这不仅使表寒未散还给增加了里寒,这就难怪一个星期都退不了烧了。这种治疗不但使患者多受好几天罪,造成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更严重的是有的因几天连续往血管里注入凉水而引起了肺炎,有的(特别是老年人)因凉水使血管收缩、血液温度降低,还会造成脑血栓。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现在连中医医院都用点滴抗生素治感冒,这就是某些当权者追求的中医现代化、科学化。这一化就不能还叫中医了!这是实实在在的消灭中医。把中医的高疗效低费用,改造成低疗效高费用叫做实现了现代化,这究竟是在干什麽!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